「亞裔文化月」開幕 溫哥華市舉辦「今昔唐人街」展

標籤:

【大紀元5月(大紀元記者朱宇明溫哥華報導)加拿大「亞裔文化月」29日在渥太華拉開帷幕,今年的主題是「光榮的歷史,充滿希望的明天」。在此期間,全國各地舉辦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以展示亞洲各族裔的文化和歷史。作為「亞裔文化月」首天的活動,「今昔唐人街」展覽在溫哥華檔案館如期舉行。展出的繪畫、攝影、手工等作品,多視角、多層面反映了唐人街的今昔。這些作品均由Emily Carr大學的學生製作。

據Emily Carr大學Sheila Hall教授介紹,Emily Carr坐落在多元文化社區,理應了解社區,放眼外界。作為教授繪畫、雕塑、創作等課程的教師,Sheilia深感讓學生走出電腦的虛擬世界,了解社區、接觸人群、學習不同文化的重要。而唐人街是溫哥華的核心區域之一,華人的辛勞創造了唐人街,同時也給了她靈感組織了這個項目。共有兩個班、20餘名學生參與了項目創作。

Sheilia從溫哥華檔案館找到片打東街16座代表建築的照片,讓學生查資料、走訪社區,挖掘這些建築的歷史,用藝術的形式再現歷史。 Sheilia說,開始很多人對此不以為然,然而發掘出的歷史卻讓人大開眼界。作為青年藝術家,從中學習、吸收、利用是非常重要的。

Emily Woo是展覽作者之一。她說,雖然她5歲就從香港來到加拿大,但多年來對唐人街疏於研究。教授的項目激起了她研究華人百年創業歷史的興趣。她選擇的題目是片打東街108號,溫哥華中華會館。據Emily介紹,會館內有中醫診所,曾幫助了很多語言不通的新移民。這個中醫診所還是建立溫哥華聖約瑟夫醫院的柱石之一。因此她想到用中藥罐作為本建築的代表,藥罐內貼有會館創始人的照片。

Neil Mcmillan來自高貴林,他說,項目伊始,教授拿了很多唐人街的照片,其中片打東街78號獨特的外觀吸引了他。通過到檔案館查資料,他發現了很多有趣的歷史:該建築曾幾易其主,最早用作出租屋;後來改為書店,現在則是一家出版社。 Neil的作品由一大幅照片和三幅小型水彩畫組成。他介紹說,照片是他拍攝的78號建築今貌,水彩畫則選擇了片打東街古色古香的燈柱等元素代表唐人街的歷史。 Neil說,通過做項目,他發現唐人街的魅力:華人移民的到來,悄然崛起的社區,百年歷史的積澱,而且這一切持續至今,令人回味。

展覽時間:從4月29日到5月31日

地址:1150 Chestnut Street, City of Vancouver Archives◇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加拿大空大志工團拜會駐溫經文處 感謝長期支持
【紀元專欄】電腦時代 孩子為何要掌握書寫能力?
住在專制國家 加拿大留學生上網課也難
【爸媽必修課】美國資優教育 重視孩子的存在價值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