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要聞

中美重啟人權對話 美議員:閉門談難奏效

【大紀元5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林帆美國華盛頓DC報導) 中斷了兩年多的中美人權對話將於5月13日和14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這是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以來,中美雙方首次舉行人權對話。針對中國惡劣的人權狀況,美國多位議員表示,閉門對話難有實效,美國政府應採取更公開、更強硬的措施,向中共施加壓力。

此次中美人權對話重新開啟是雙方自2008年5月以來的首次會談。參加本次美中人權對話的美方代表是美國負責民主、人權及勞工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波斯納,中方代表是中共外交部國際司司長陳旭。雙方對話的主要議題將涉及宗教信仰自由、網絡自由以及司法公正性和法律制度等方面的議題。

人權是美中關係核心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克勞利說,這次對話並不是要給中國上人權課,而是幫助北京懂得人權問題對華盛頓的重要性。他說,單獨舉行人權對話並不意味著,將於5月23日在北京開始的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不討論人權問題。

克勞利說:「我們與中國的關係既廣又深。它包括一系列領域。人權則是美中關係的一個核心部份。因此,作為戰略對話的一部份,人權問題是其中一個側面。它也是經濟對話的一部份。與人權有關的問題,無論是互聯網自由、獲取信息自由還是知識產權,它們都是我們對話的重要方面。」

長期以來中共嚴厲過濾網路,阻止民眾取得有關敏感主題的資訊,例如1989年鎮壓天安門廣場民主運動的事件,以及遭查禁的法輪功。

克勞利強調,由中共政府信息審查制度所引發的谷歌撤出中國大陸,以及最近發生的數起中國維權律師辦案受到中國司法部門阻撓,甚至被取消執業資格等事件都將是美方關注的問題。

單純對話難有實效 應採取更有力措施

5月11日參加美國參議院內的越南人權日活動中,幾位議員在嚴厲批評越南人權狀況的同時,均對中國惡劣的人權狀況表示出高度關注。



眾議院外交委員會資深議員羅拉巴克 (Dana Rohrabacher)在演講中。(攝影﹕ 林帆/大紀元)

針對本週即將重新開啟的中美人權對話,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資深議員羅拉巴克 (Dana Rohrabacher)說,以範圍和數量來講,中國是世界上侵犯人權最嚴重的國家。要想改善中國的人權狀況,單純的對話難有實效 ,美國應採取更有力的措施。

羅拉巴克議員強調說﹕「我認為和專制者、流氓對話,你是不會取勝的。要對這些專制者採取有壓力性的政策,而不是和他們談談而已。事實上,你和他們談的越多而沒有行動、沒有政策壓力的話,他們就理所當然認為,你講的話不是認真的。所以,我們要讓他們知道,在自由和人權問題上,我們是說到做到的。」

他建議美國應採取增加關稅等貿易手段,把中國等專制政權和民主國家進行區別對待,以迫使其改善國內的人權狀況。

人權對話必須對外公開透明

美國國會蘭托斯人權委員會的資深議員史密斯 (Chris Smith)也表示,「人權對話越公開透明越好,因為這不是像什麼核武器問題需要保密,這是最基本的普世的人權問題。作為一個人權活動家,我認為你必須讓那些(迫害人權的)國家的整個政府對他們所做的負責任。」

美國國會史密斯議員尤其關注中國不斷加劇的宗教自由迫害問題,包括中共對法輪功團體的迫害、對地下教會、藏人、新疆維吾爾人的鎮壓等。

美國議員們均表示,他們期望看到的是中國人權狀況能有切實的改善,而不是說說而已。 眾議院外交委員會議員康納利(Gerald E. Connolly)說,「我們應該把眼光放在最終結果上。中國在人權方面是否有進步,是否有達到改善的目標,這是我所關注的,也是我想看到的。」

著名中國問題專家,華府時事評論員石藏山在談到中美人權對話重新開啟時強調:「中美人權對話不能是閉門對話。大家必須要知道美國提出了哪些問題,中共的回應和承諾是什麼,這一切必須是對外公開,讓人們有目共睹,才會有實際的監督性。」

石藏山揭示,中共在89年天安門六四大屠殺以後就和西方社會的許多國家達成一種協議,就是你可以批評我的人權,大家可以私下去交涉,但你不要公開去講,它跟很多國家都達成這種默契。

石藏山舉例法輪功在中國遭受迫害的問題。他表示,實際上,在歐洲及西方的很多國家他們都有提出法輪功的問題,但外界很多人都不知道。沒有了國際社會的各種輿論壓力,中共是不在意的,對法輪功的迫害更加肆無忌憚,人們就不知道迫害的邪惡及殘酷性,一些國家政府甚至是有意不叫媒體報導。

「西方國家的政府和中共在背地裏,在桌子下面談是徹底失敗的,根本不起作用。」石藏山說:「他們都被中共給耍了,上共產黨的圈套,共產黨是絕對不能相信的。」

恢復新一輪美中人權對話。一些中國的異議人士對此表示歡迎。然而,美國一些人權活動人士則對這次人權對話的效果也持懷疑態度。

對話總比不對話好

前中國社科院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北京憲政學者劉軍寧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中美人權對話有肯定是比沒有要好。 他強調指出,這個人權對話是針對中國人權狀況的對話,而不是關於美國人權的對話。這本身就說明了很多問題。

劉軍寧說:「中美人權對話是關於中國人權對話,不是中國人為了美國人的人權去跟美國對話。效果不知道,但這事情是積極的。雙方都認為中國的人權狀況的確需要對話。這已經拖了很長時間,因為另外兩起事件被耽誤了。所以它應該早就來了,而不是等到現在。」

人權對話級別不夠高

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東亞政策與計劃部主任斯考特.弗利普斯說,與中國進行工作級別的人權會議是不值得的,如果這些會議只能達成還將繼續對話的協議的話。他說,美國國務卿克林頓在北京出席美中戰略經濟對話時,如果能表達美國對中國人權問題的關注,那將更為有效。

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去年11月訪華後,與中共一起發表的《聯合聲明》決定在今年2月底以前在華盛頓舉行新一輪的美中人權對話。但是今年年初以來,美中關係由於受到美國對台軍售和人民幣匯率爭議等因素的影響,一度陷入低谷,美中人權對話也因此未能按期舉行。這次恢復中美人權對話被視為美中關係趨於穩定的一個跡象。

中美人權對話從1990年展開,到2002年底為止,共舉行了13次對話,之後中斷了6年多,直到2008年中期雙方才重新展開了一次對話,此次將是中美兩國舉行的第15次人權對話。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