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崩潰 山坳上的中國正移位

人氣 2
標籤:


環境污染糾紛突發事件每天數以百計,各項惡性難事和各種危害生存的指標,動輒世界第一,這是不是「山坳上的中國」已經開始移位沉落、正在崩潰?

中共宣傳部塗脂抹粉為太平盛世的國朝中,平均每隔一天發生一起「突發環境事件」。「環境污染糾紛」在二零零五年總共發生五點一萬起,平均每天高達一百四十起。而這類環境問題引發的群體性事件目前正以年均29%的速度遞增。「環境事故」則致使二零零五年直接經濟損失高達一點零五億。

這情形終於引起國家環保局嚴重關注,在國家環保廳局長會議上被捅了出來,再被新華社報導,同時多家地方環保媒體跟進轉發。自二零零七年夏季以「社會安定」為由,硬性要求世界銀行將年平均六十七萬人死於污染的數字從《中國污染的代價》報告中刪除,中國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心急如焚。

資訊不透明將影響社會穩定

二零零七年七月三日中外大批媒體報導世界銀行報告重要數據面臨被刪,四日,潘岳就中國污染問題在北京召開新聞記者招待會。他用「環境風暴」形容席捲中國大地的生態災難。他宣布二零零五年的松花江污染事件標誌水污染事故高發期,當年(二零零七年)太湖、滇池、巢湖藍藻爆發標誌水污染事故進入密集爆發階段。(註30)他申明:中國生態環境已經逼近臨界點,距離環境災難並不遙遠。他把話說白了:「在『水』的問題上,已沒有任何迴旋餘地了。」(註31)他呼籲:如果不大力治理改善,環境危機勢所難免,二十年改革開放成就將被吞噬。環保總局的觀點是:環境治理不能再服從「經濟增長」的綁架了。

早在二零零七年四月間,這位具有人文精神的中國環保官員就公開強調中國資訊透明度,他表示:「如果公眾不能獲取資訊,不能表達其擔憂,那他們將對政府失去信心。隨著流言的傳播,可能影響到社會穩定。」(註32)



安徽省慈湖化工園區,修了一條地下管道,污水每天從這裡排放長江,污水有時是黑色的,有時是灰白色的,有時是深紅色的,有時是黃色的,不同化工廠排放的污水顏色不同。(盧廣攝於二零零九年六月十八日)

不過即便國家環保總局以中國大地升起的黑煙、空氣中彌漫的二氧化碳、河道中奔流的毒水以及百萬生靈提前死亡的可怕景觀做令箭,膽敢無視宣傳部的禁令,它也抗不過地方各政府、抗不過「地方政府掛牌保護的污染大戶」、抗不過那些「特殊利益集團」、抗不過習慣勢力和黨國制度。潘岳所以明言:「中國如今的水污染問題,不是技術問題,不是資金問題,而是體制問題。」(註33)專家都明白,即便周生賢、潘岳等中國環保高級官員能夠擺脫制度性的障礙,治理得力,要將中國恢復成一個合適人類生存的正常生態環境,也需要一百年到兩百年時間。

加速崩潰的跡象

三十年了,清醒的人們總大聲疾呼「危機」:山坳上的危機、經濟金融危機、生態環境危機、社會政治危機、人心道德危機……。如何一個社會可以不斷危機下去,或者不斷「逼近臨界點」而永不臨界?

如果一個社會平均一年有四百萬到八百萬人不到壽數就提前死亡,有一百二十萬生命一出生就畸形怪狀,這是什麼徵兆?大多數賴以為生的指標如空氣、水、森林、土地、礦產等半數以上甚至三分之二乃至十分之九被污染、被砍伐、被荒漠化、被掠奪性開採,什麼詞語可以形容概括這現狀?

往來歐洲和東亞,從飛機上俯瞰現如今中國巨大的國土,西北一片荒蕪,華北東南大部污染,十五年前已經如此,什麼心情可以接納、認可這種景觀?

各類突發事件每天數以百計,各項惡性難事和各種危害生存的指標,動輒世界第一(污染致死率,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發病率、癌症發病率、新生兒缺陷率),甚至兩倍於異國和世界平均水準(自殺率、抗生素使用率和細菌病毒耐藥率)、五倍(死刑人數比世界死刑總和)、八倍、十倍(礦工死亡率)、二十倍、三十倍(交通事故死亡率)乃至一百倍(礦工死亡人數比美國)於異國他鄉,這是不是「山坳上的中國」已經開始移位沉落、正在崩潰?

這些惡性指標有增無已,正以接近每年三成(癌症死亡率、環境群體事件發生率)、四成(新生兒先天缺陷率)、甚至翻倍(醫療事故糾紛率)增長,這是不是正在加速崩潰?


范家莊群眾都按上手印準備向上一級告狀,要求賠償因污染造成的損失。(盧廣攝於二零零八年三月十九日)

難以復原的生態惡化

十五年前,中國作家鄭義開始關注中國生態,他用了五年時間把他的研究和憂慮寫成了五十萬字的著述《中國之毀滅.中國生態崩潰緊急報告》(註34)。他在異國他鄉,向沉淪在即的故國大聲發出警告。這本書燙手,環保局一位副局長在外出訪問的飛機上匆匆翻過,不敢拍板出版。此後書稿在大陸多家出版社轉了一圈之後原路返回,全稿只能在海外問世,讀者寥寥。

十年過去,書中的預警如今一一應驗。潘朵拉的盒子打開了。「生態死亡」這個詞彙,在進入這個時代字典之前,已經劈入中國現實,宰制中國人的命運。國在山河破!中國人改造的這片土地,除了城市地面上華麗的水泥叢林,大片國土已成棄地。

禍伏福倚這種規律是不會在棄地起作用的。我們的政治生態、人文生態、道德精神生態,文明文化生態,雖然在塑膠鮮花叢中已轟然沉入歷史低谷,總有朋友對未來充滿樂觀期待,因為世界人性化、民主化、自由化潮流勢不可擋。不過政治清明、文藝復興、道德重建、精神救贖之後,我們將發現中國重新站立之處是絕不適合人類居住的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生態廢墟。◇



二零零九年八月三十一日,福建泉州泉港區峰尾鎮兩萬居民抗議造成污染的當地污水處理廠,與二千武警發生嚴重警民衝突事件。(大紀元)

註30: 香港《明報》二零零七年七月四日 星期三 05:10AM文〈必須讓人民知道污染真相〉,轉自「香港論壇網」。http://forum4hk.com/viewthread.php?tid=1554&page=2&styleid=6

註31: 潘岳二零零七年九月十三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的談話。轉引自香港「中國評論新聞網」二零零七年九月十四日〈是時候告別「環保風暴」,尋找新路了〉。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4/4/9/1/100449102.html?coluid=0&kindid=0&docid=100449102

註32: 香港《明報》二零零七年七月四日 星期三 05:10AM文〈必須讓人民知道污染真相〉,轉自「香港論壇網」。http://forum4hk.com/viewthread.php?tid=1554&page=2&styleid=6

註33: 潘岳二零零七年九月十三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的談話。轉引自香港「中國評論新聞網」二零零七年九月十四日〈是時候告別「環保風暴」,尋找新路了〉。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4/4/9/1/100449102.html?coluid=0&kindid=0&docid=100449102

註34:
鄭義先生從一九九七年開始對中國生態進行全面系統調查研究,並在二零零一年在海外「明鏡出版社」出版五十萬字全面論述中國生態危機專著《中國之毀滅.中國生態崩潰緊急報告》。上篇以十五章篇幅全面論述中國生態環境的危機,其中包括「森林之毀絕」、「水土流失的怪圈」、「荒漠化勢不可擋」、「地質災變遽增」、「耕地流失與超載」、「水資源枯竭」、「江河湖庫乾涸」、「氣候災害輪番掃蕩」、「水污染奇觀」、「大氣污染之癌」、「垃圾圍城的窘況」、「近海之死」、「物種滅絕」、「礦物資源耗盡」、「三峽工程之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