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巡禮

台灣雲林義峰高中 品德教育培育全人

走進雲林縣義峰高中,眼前出現了一片綠意盎然的草坪,一座三層樓高的大石雕,一下子就抓住人的注意力。那是一座1,010公分的孔子雕像,讓人馬上感受到了這所學校辦學者的用心與立意。



全國最高,1,010公分的至聖先師孔子石雕。



在品德為第一位的教學理念下,雲林縣義峰高中校長和董事長以身作則,全心致力於辦學,上行下效,優良的品性自然帶動學生升學等各方面優良的表現。校方希望以儒家思想作為教育學生的準則,學生能以義峰的教育理念為榮。

品德第一的辦學理念

校長余國樑退休前為斗六高中教務主任。因余校長治學有方,退休後很多學校邀請他擔任校長,但他皆未答應。直到義峰高中董事長張天來先生跟他談了辦學理念,在以品德教育為第一位的共同理念下,余校長答應擔任校長一職,重新投入百年樹人工作。從此兩人為辦學投入全部心力,常常深夜回家,數年如一日。

校長表示,他的辦學理念是學生品行第一,來到學校除了教他於謀生技能之外,要懂得做人的道理。所以義峰高中的興學以品德為主軸,在有紀律及人文氣息深厚的校園裡,學生升學與證照也相應提升。校長並將辦學理念落實,以全人教育,培育品德至上的學生;讓學生可以在健康、充實、希望、快樂的環境下學習。

人文環境促進學生品德

義峰高中校園廣闊,但最引人注意的是校園景觀深具人文氣息。

學校為薰陶學生品德,在校園內成立一座歷史長廊的林蔭大道。200公尺長的大道放置了151座中國各朝歷史人物石雕,走進林蔭大道一如走入歷史的光陰長廊,走進了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每座雕像都有其歷史教育意義,讓學生在這種氛圍的感染下,可以思索,可以沉靜,可以見賢思齊。

校園內更有全國最長的「水往上流」景觀,配合物理原理與中華文化的十二生肖和天干地支的宇宙思想,藉以提升學生文化氣息。

多元的全人教育

義峰高中除了積極輔導學生升學考照之外,社團也十分多元化。希望可以讓學生享受多元的休閒娛樂,發展課外專長。有全國獨一無二的體育課泛舟競渡、生態魚池、優秀棒球隊等。



春暉社同學服務老人。





成立於民國92年的義峰高中青棒隊。



義峰高中青棒隊成立於民國九十二年,在張天來董事長的大力奔走下成立,以原雲林縣北港農工青棒隊之球員為班底,由前味全龍隊投手黃嘉育總教練領軍,九十四學年度高中棒球聯賽首次挺進全國賽,是支相當有未來性的高中球隊。

國際交流學生慕名而來

義峰高中的辦學特色,也讓三位國際交流學生慕名前來,在校園文化的薰染下,學習中文與中華文化。來自美國的Alex,喜歡中國文化與中國食物,剛考取美國賓州大學國際貿易系。在義峰學校5位指導老師盡心輔導,短短一個月時間,中文進步神速。



國際交流學生來台相見歡。



巴西的David母語是葡萄牙語,樂天的他說,透過不斷的學習,加上老師同學的協助,讓他更了解中文,給他很大幫助。而美國的Shannen來到義峰之後,一提筆寫字,竟然寫得一手漂亮的中文字,令她頗為自豪。

做人心量大的教育

義峰高中的董事長張天來先生,是一位睿智幽默、令人敬佩的長者。張董事長從小在貧苦環境中長大,對母親至孝。12歲就到外地做長工,晚上下工再徒步走到自家田地裡,把田事完成,以減輕母親的辛勞,夜裡做完再悄悄兒回家。隔天母親就知道自己的兒子趁著夜間減輕自己的工作。

堅持替好友完成遺願的義峰高中董事長張天來。

「小時候很苦,到各地去工作──上山顧蘆筍、砍山薯。為求溫飽,吃盡苦頭。」張董事長笑著說,儘管很苦,但他從不氣餒。他在這期間學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例如大人會教他,砍完山薯後要留一部分埋在土裡,明年別人來砍時,才有山薯可吃,要留給他人。做人心量要大,不要自私,要為他人著想,做事先想到別人。

由於踏踏實實的工作,張董事長在紡織工廠工作時,贏得工廠老闆、同事的信任。加上經驗累積、精銳的眼光和過人的腦力,終於在紡織界贏得一定地位,並開了一家百貨公司,過著優渥的生活。但是老天似乎要他為社會做更多的事。

完成好友遺願

張董事長的好友李瑞忠十幾年前創辦了義峰高中,但朋友因病離世。李夫人懇求代她完成夫願,他答應了替好友完成遺願。辦學初期,創業維艱,遂將家中所有財產變賣完全投入。

「好不容易脫離一級貧戶,來不及享受富裕生活,為了辦學一切又歸零,又回到一級貧戶,從頭來過。」張董事長開玩笑的說。60幾歲的他,親自在校園裡整地,東奔西走為學校籌款,找尋志同道合的工作同仁。有一次老母親從台北來探望他,張董事長因四處奔走,晒得黑如木炭,母親都認不出自己的兒子了。她說:「你如果生活不下去,回來台北我養你啦!」母親疼惜之情溢於言表,但是他還是堅持下來,只為二個字:「誠信!」──幫好友完成遺願。

人生幾度起起伏伏,大起大落。辦學給張董事長帶來的不是金錢,教育更多有益於社會的好學生,是金錢買不來的精神心靈的富足,遠遠比金錢更彌足珍貴。至今 10年,張董事長慶幸自己能找到一位志同道合的校長。在他們與同仁共同努力下,學校越辦越好,由初期的幾百名學生,到目前的一千多位學生,在各校間也贏得無數獎項,獲得各地好評。◇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