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長廊

李長青油畫展 丹青路走出厚重與綿長

【大紀元6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容耕台灣台北採訪報導)李長青油畫展在孟焦畫廊展出此次展出主題為「丹青約」,藝術家王正雄表示李長青的作品很有韻味其中義大利翡冷翠的作品更是引人矚目。

李長青在展出中說,長久以來一直有一首詩在他心中迴盪著。像是通過了天長地久,一個持續不斷的呼喚,聲音低沉而綿長,像回聲,像暖流,充滿在胸臆間,像忘卻不了的某個生命留給自己飽滿的回憶。「山禽矜逸態,梅粉弄輕柔。已有丹青約,千秋指白頭。」

這首詩題在一幅畫上,名字取作「蠟梅山禽」,在故宮館藏,作者是宋徽宗趙佶。畫裡有兩隻白頭翁依在一塊,棲在梅枝梢上,從畫家的筆下,見證且履行了千年的約定。

丹青有兩種意思,丹是丹砂,青是青雘,原是指顏料,後延伸為繪畫。有的朝代會為帝王和功臣畫像,掛在宮廷名留青史,所以又演變成歷史的意思。

或許是同一種意思。「已有丹青約,千秋指白頭。」與繪畫的約定,可以生死相許,可以天長地久,禍福不重要了,亡國也不重要了。我猜想,對趙佶來說,丹青之約是繪畫之約,也同時是歷史之約,經歷了生命和江山的創傷和悲苦後,在生命的最後只留下丹青,丹青以外的一切種種,如同做了一場夢。

李長青表示,「生死相許,天長地久。」他想到瓊瑤小說裡形容愛情時常出現的詞彙,放到現實中卻像是一個突兀的神話。因為人性是如此脆弱,因為承諾是如此輕浮,變質如此快速的世界,我們對於跨越時間和生死的約定還能有任何的幢景和嚮往嗎?

李長青說,第一次讀「蠟梅山禽」是在高二的美術史時陳俊光老師導覽的,也在當時發願成為畫者,許下自己的丹青之約。

十七歲讀過的詩,陪了自己十七年,每有挫折時都會回頭來讀這首詩,見證自己的意念,經歷一些人生滋味後,詩也讀的更有滋味,知道千秋白頭之約,不單是文字詞彙而已,裡頭有等待,有煎熬,有喜悅和憂傷,有深沉的信仰與哲學。才能將詩歌詠唱的悠揚,從丹青路走出厚重與綿長。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