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探底來不來? 且聽美股專家剖析

人氣 1

【大紀元7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報導) 上週五道瓊指數大跌261點,加上七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大幅滑落、失業率遲遲無法降低、政府刺激政策陸續退場等因素,二次衰退(double dip)來不來?此一話題已成金融圈關注的焦點,試圖比較1930年代大蕭條與今日情境同異之處的研究報告,近期在華爾街如雨後春筍。

據《今日美國》報導,Gluskin Sheff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師羅森柏格(David Rosenberg)近日發給客戶報告的主題是「斗膽比較今日與1930年代」,文中提到了許多兩者之間的相似之處。

Trend Macrolytics公司的投資長魯斯金(Donald Luskin)的報告主題則是「為何這不像1938年,至少還不太像」。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克魯曼(Paul Krugman) 六月底兩度提及此事,並標題為「30年代的感覺」與「第三次蕭條」。

魯斯金說:「我們要提醒風險追求者,宣告勝利似乎太早。」「我們應該小心借鑑過去的錯誤,以免重蹈覆轍。」他指出,1930年代早期的股價反彈表現與目前的走勢極為相像。所不同的是,80年前出現二次破底。

投資網站價值引擎(ValuEngine.com)首席市場分析師薩特梅爾(Richard Suttmeier)說:「這些相似之處令人驚恐。」「基本上,30年代我們沒有過那樣的經驗,而2008年的金融風暴也是前所未有的經驗。」

歷史經驗:大反彈後再探底

歷史告訴我們,金融泡沫破滅之後,善後的收拾都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尤其世紀大崩盤之後,通常都會伴隨著強勁的反彈,但空頭趨勢卻未改變,隨後還會再探底,此後才會重新展開新的多空循環。

而且,大頭部區通常都需要好幾年的時間才會重新攻克。例如,2000年的科技泡沫崩盤後,目前的那斯達克指數差距天價56.8%。日經225指數目前也距離1989年的歷史高檔75.8%。

道瓊指數1929年崩盤48%,其後的五年都有反彈,漲幅介於23.4~48%之間,每次的反彈也都伴隨著回檔修正,跌幅介於37.4~53.6%之間,但每次的探底都創下新低,導致道瓊最多跌幅89.2%。其後用了25年的時間,道瓊才又回到原先的起跌點。

空頭提醒,道瓊在07至09年熊市期間跌幅53.7%,其後反彈71%,近期又修正了13.6%,今日的投資人應該準備好類似30年代的股價波動。

總體面:一堵「看不見的牆」

前聯準會主席葛林史班說,經濟復甦踢到一堵「看不見的牆」。房市崩盤摧毀民眾財富,也讓850萬美國人失業。空頭說,政府救市與降息讓復甦綠芽冒出,股價也相應大漲,但若未來復甦無法持續,股價勢必進行修正。

近幾個星期,公布的經濟數據都比預期差,加深投資人二次衰退的疑慮。上週三聯準會表示,下半年經濟成長將減緩,全年GDP下修至3%。

羅森柏格說:「大部分的成長都來自於美國政府的慷慨」,「這是經濟復甦的主要支撐。當聯準會與政府刺激政策退場後,二次衰退的風險隨之增加。」首購退稅優惠退場後,新屋與汽車銷售下降33%,便是佐證。

Dent Tactical ETF公司基金經理人詹森(Rodney Johnson)說,缺乏就業創造,加上消費者與屋主負債累累,消費導向的美國經濟很難走出困境。

美國目前失業率9.5%(1,400萬人失業),雖比大蕭條時期的25%低許多,但若考慮860萬未能找到全職工作的兼差者,以及380萬求職到處碰壁、放棄找工作的人,美國實際的失業率應是18%。

沒有工作,民眾便無法安心消費,因此目前美國企業儘管坐擁龐大現金,也不敢增雇員工,只能透過刪減支出、提升技術層次的方式來增加毛利。

華爾街說,奧巴馬政府反商,扼殺了企業的成長。許多投資人則擔心政府「錯誤的政策」,例如,他們擔心聯準會突然將短期利率一下子快速拉高,或是聯邦政府為了降低赤字而增稅,以及提倡貿易保護等。

魯斯金說: 「跳脫債務的唯一途徑就是賺錢」,「逃離衰退的唯一方法就是成長。如果你扼殺成長,你就有麻煩了。」

心理面:二次衰退機率低

投資通訊社科技投資研究(InvesTech Research)的編輯史塔克(James Stack)認為,二次衰退不太可能發生,現在比較像1980年代。他說:「二次衰退通常在牛市復甦初期的18個月中被廣泛討論。」「但這一次不會二次衰退。」

他說,股市通常在樂觀情緒高漲時反轉,但現在卻相反。美國散戶投資人協會7日民調顯示,看空與看多的比例是3比1。他說,1988年以後,這樣悲觀看空的情況出現過17次,其中的15次在3~6個月後股市大漲。

不過,他看到一些股市與經濟將負向連動的警訊,例如消費者信心巨幅下降,以及股市反彈中僅少數股票上漲等。

他強調,經濟復甦緩慢、成長緩慢並不等於二次衰退。他說:「除非我們看到下跌的個股支數遠大於上漲支數,持續惡化,且領漲的個股都很投機,否則我們不該對多頭懷疑。」

企業財報:可圈可點

魯斯金提到,鑽研大蕭條經濟的聯準會主席柏南克,應該不至於重蹈歷史的覆轍,他不會快速提高利率傷害復甦。他認為,二次衰退不會發生,但股市也不會創近期新高。

魯斯金補充,目前的股價本益比相對1930年代低許多,是屬於長期投資的區間。第二季財報陸續公佈,舉凡美國鋁業(Alcoa) 、CSX鐵路公司、英特爾、摩根大通等多家公司的獲利都優於預期,似乎印證這個觀點。

羅森柏格建議投資人,因應今日這種不確定、波動大的環境,應該提高流動性、降低負債、多儲蓄、少持有股票等風險性資產。可以買進黃金、優質公司債與資產,不要跟隨股市的波動同步上下。

魯斯金則建議,在股市大幅波動的年代,你可能大賺,也可能大賠,將一半的資金投入股市比較合理。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葛老:美經濟可能停頓  恐再衰退
憂二次衰退 美聯儲考慮新刺激計劃
25%賣方降價求售 美房市恐二次探底
美股重挫 午盤跌幅逾2%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