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萬象

你給哥吃的不是營養是添加劑

【大紀元7月9日訊】(大紀元記者謝東延報導)近日,「三聚氰胺」再現江湖,食品安全問題又一次讓國人擔憂。在中國,人們每天都在食用的食品中,究竟包含了多少本身並不是食物的添加劑呢?據大紀元記者調查發現,食品包裝上的添加劑要麼標注語焉不清,要麼就是十幾種讓人看不懂的添加劑。這不禁讓人擔憂,吃這麼多的食品添加劑會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啊?

近日美國麥當勞出售的麥樂雞被也檢出含有玩具泥膠的成分–化學消泡劑二甲基聚矽氧烷,以及從石油中提煉的抗氧化劑特丁基對苯二酚。

一位從事食品添加劑銷售的資深業內人士,在一次演示中他把幾十種粉末混在一起,然後再加開水攪拌一下,一碗「排骨湯」就做出來。尤其是速食麵的湯料,全是這樣「調」出來的。有人算了一下現代人一天會吃進近百種食品添加劑。



每天都吃的醬油是什麼(攝影:謝東延/大紀元)

每天都吃的醬油是什麼

記者在廣州市場上發現,幾乎所有的醬油都含有谷氨酸鈉。「金標生抽」的包裝上標注著,谷氨酸鈉、5—肌甘酸鈉、5-鳥肌甘酸鈉、苯甲酸鈉、二氯蔗糖5種食品添加劑。「致美齋美味生抽」包裝上標注著谷氨酸鈉、苯甲酸鈉、焦糖色素、安賽蜜4種食品添加劑。

只看標籤很多人會不知道食品添加劑「谷氨酸鈉」是什麼?可要是一說「味精」肯定都知道。味精的主要成分就是谷氨酸鈉,在食品添加劑中屬於鮮味劑,主要是用來提高醬油的鮮度,使做出來的菜更加鮮美。但是谷氨酸鈉有一個特性,在12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環境中,它就會產生有毒的化學成分。因此醬油與味精調味是不能高溫油炸的。

據業內人士介紹,傳統黃豆釀製醬油的做法,目前已被淘汰。目前絕大部份的醬油都是用各類添加劑調製的調和型醬油。添加味精是醬油保持鮮美的一個重要辦法,但是味精吃多了會導致骨頭酸痛、肌肉無力、視力衰退等症狀。



盒裝奶不加「三聚氰胺」 其他的添加劑都加(攝影:謝東延/大紀元)

盒裝奶不加「三聚氰胺」 其他的添加劑都加

在市場上銷售比較多的蒙牛、伊利紙盒奶,在包裝上乾脆就沒有成分說明,取而代支的營養成分說明。這種盒裝奶,通常叫作常溫奶,又稱超高溫瞬時消毒奶、超高溫熱處理奶、UTH奶,其生產工藝是在137~145攝氏度下加熱4~0.5秒。在超市裡成箱賣,無需冷藏,保質期為1-6個月。

有業內人士說,我國牛奶中除了不能添加三聚氰胺,其餘都是可以的,尤以各種香精、增稠劑、穩定劑為甚。而美國規定,在原料奶中摻添加劑,判刑 6年。



雪糕多達7種添加劑 品牌雪糕難倖免(攝影:謝東延/大紀元)


雪糕多達7種添加劑 品牌雪糕難倖免(攝影:謝東延/大紀元)



雪糕多達7種添加劑 品牌雪糕難倖免(攝影:謝東延/大紀元)


雪糕多達7種添加劑 品牌雪糕難倖免(攝影:謝東延/大紀元)



雪糕多達7種添加劑 品牌雪糕難倖免(攝影:謝東延/大紀元)


雪糕多達7種添加劑 品牌雪糕難倖免(攝影:謝東延/大紀元)



雪糕多達7種添加劑 品牌雪糕難倖免

大紀元記者從市場上買到的品牌的雪糕「和路雪甜筒」,「雀巢冰淇淋」含有乳化劑、增稠劑、食用香精等6、7種添加劑之多。

有資深人士說冰糕冰激凌好不好吃全靠食品添加劑,香橙味的未必含有橙子,可能就是甜味劑加上日落黃,這些人工色素原料多是化學成分,雖然國家允許在食品當中使用,但過量使用會傷害肝臟和腎臟,對孩子的身體影響最大。

國家許可≠絕對安全  

大家都知道添加劑是對身體是有害的,國家有關部門用老鼠等動物做添加劑毒性測試的實驗,嚴格地規定了添加劑的使用量和使用的食品對象。但是人不是老鼠,身體也不一樣,但是目前只能把動物實驗作為一個標準,依據其結果來判斷添加劑毒性的大小。

另外,複合攝取添加劑到底對人體有什麼影響,現在依然沒有一個研究結果。那就是說,要完全確認所有被許可使用的添加劑的安全性,現在還不大可能。而被懷疑有毒性的添加劑也有一直在使用、且不在少數。有些書裡經常提到的特別危險的添加劑有山梨酸鉀、丁基羥基茴香醚(BHA)、合成著色劑、二丁基羥基甲苯(BHT)等數十種。這些都是化學合成的、天然不存在的物質。

不禁要問一聲,我們究竟是吃營養還是吃添加劑啊!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