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城市魅力 哈林河上形形色色的橋

文 ◎ 依凡 攝影 ◎ 文忠

人氣 9
標籤:

【大紀元8月14日訊】坐船遊哈林河,最有看頭的不是河岸的風光,而是河上林林總總、設計多變的橋。這些橋記錄了曼哈頓哈林區的歷史與文化,同時也發揮著聯接紐約市兩大區交通的重要樞紐作用。

暑假是旅遊熱季,湧進世界之都紐約的遊客讓今夏熱浪襲人的紐約更顯熱情。曼哈頓島形狀酷似一枚古代錢幣,其尾端瀕臨哈林河(Harlem River)。搭乘私人遊艇在哈林河上飛速疾馳,是紐約客的時尚休閒。眼下很多遊艇族,正趁著這夏季的風和日麗,在水上逍遙自在,享受著探索大自然的樂趣。

朋友詹姆斯幾個月前買了一艘遊艇。當一班友人受邀去參觀這艘遊艇的時候,我們看到了船頭上刻有太太瑪琳(Marlene)的名字,不禁為這對夫妻相孺以沫的恩愛而開心。我們的曼哈頓環島之遊,因詹姆斯和瑪琳一家的融融溫情,而無比愜意自在。而曼哈頓天際線的美麗、一群小島的神祕,以及朋友相處的愉悅,讓一段美好時光刻在了記憶裡。


搭乘私人遊艇在哈林河上飛速疾馳,是紐約客的時尚休閒。

不過坐船遊哈林河,最有看頭的還不是河岸的風光,而是河上林林總總、設計多變的橋。這些橋記錄了曼哈頓哈林區的歷史與文化,同時也發揮著聯接紐約市兩大區交通的重要樞紐作用。長達13公里的哈林河介於哈德遜河與東河之間,有12座橋。其中8座是車輛通道,每天約有42萬多輛車穿行。

斯派騰戴維爾橋 可移動的橋

哈林河上的大部分橋屬於可移動橋的類型。日前,我們坐船從哈德遜河,穿過哈林河,並開往東河,在哈林河入口處時,斯派騰戴維爾(Spuyten Duyvil)橋橫擋在那裡。

斯派騰戴維爾橋高1.5公尺,長190公尺,目前的鋼製結構建於1900年,而最早該處是於1849年所建的的一座木橋。從1991年開始此橋專為紐約大都會北方鐵路(Metro-North)的哈德遜線的通勤鐵路線Amtrak’s Empire Corridor所用。

由於我們的那艘船高度超過1.5公尺,船長向該橋控制塔發出信號,要求Spuyten Duyvil橋擺動開放。很快,橋開始旋轉,後至90度,我們的船得以自由通過。


斯派騰戴維爾橋旋轉90度,船隻可自由通過。圖為平時的樣子。


斯派騰戴維爾橋旋轉90度,船隻可自由通過。圖為該橋為了船隻通行而旋轉的狀態。

控制塔裡有專人負責調度。據悉,近二十年來,該橋的安全紀錄良好,未有火車掉入河中。不過,2004年2月16日晚發生過一意外事故。一位老婦人駕車從布朗士區方向衝上了該橋,與開往多倫多的Amtrak火車相撞,儘管火車帶著汽車沿軌道前行了76公尺才停住,但該婦奇蹟生還。

斯派騰戴維爾橋之後是半圓鋼拱門的亨利哈遜橋(Henry Hudson),此橋建於1936年,該橋為紀念1609年英國探險家亨利哈德遜駕駛半月號(Half Moon)帆船發現哈德遜河的壯舉命名而成。

百老匯橋 可豎立升降的雙層橋


百老匯橋。

於1962年7月建成開放的百老匯橋(Broadway Bridge),最高可升至41公尺,最低降至7.3公尺。橋上的交通相當繁忙,它的上層是地鐵一號線的行經路線。下層多輛巴士與汽車的的必經之地,也有雙向行人道。汽車的流量每天約41,175輛。

鋼製的百老匯橋需要對付腐蝕問題,2003年曾花費870萬整修一次,今年預計將花3,200萬再次大修。

高橋 紐約市最古老的橋


高橋。

高橋(High Bridge)是於1848年建成的行人橋,高31公尺,是紐約市最古老的鋼製拱橋,目前未開放使用。該橋的建築設計師即是紐約第五大道著名的聖帕翠克天主教堂的設計師之一James Renwick, Jr.。

由於年久失修,60年代中期政府官員們想關閉該橋,但直到1970年,一行人從橋上向河上一旅遊船扔石頭,橋樑才真正被關閉。2006年11月紐約市曾宣佈,這座橋在2009年對行人重新開放(後來推遲至2011年),目前2,000萬美元的改造工程還在進行中。隨著裝修的進展,橋拱功能將會更加強大,樓梯將得到改善,船航標燈也將增加。

與高橋緊挨著的是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大橋(Alexander Hamilton Bridge,95號州際公路的一部分)和華盛頓大橋(Washington Bridge)。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大橋建於1931年,而華盛頓大橋則是1888年的產物,歷盡百多年的滄桑。

羅伯特.甘迺迪大橋 最複雜的橋


羅伯特.甘迺迪大橋。

羅伯特.甘迺迪大橋(Robert F Kennedy Bridge),原名為三區大橋(Triborough Bridge),經過兩個由人工填土填成的島來連接紐約市曼哈頓、布朗士、皇后區等三個區,跨越浩爾蓋特峽(東河的一部分)、哈林河、與布朗克斯溪。於 1936年7月11日建成的橋在不同區域結構不同,分別為:懸索橋、升降橋與桁架橋。全長1,569公尺。三區大橋每天的車流量大約為二十萬輛車。除了為汽車提供服務之外,三區大橋也有人行道與自行車道。

紐約州州長大衛.帕特森於2008年8月8日簽署法案,將三區大橋改名為羅伯特.甘迺迪大橋,以紀念1968年在洛杉磯參選總統時遭遇刺殺的前紐約州參議員羅伯特.弗朗西斯.甘迺迪。

紐約市運輸局(NYCDOT)說,在炎熱的夏天,一些橋樑甲板因熱膨脹,不能打開或關閉。2004年,他們提出建議,紐約需花費約9億1,200萬美元來修復哈林河上的其中九座橋。◇

本文轉載自《新紀元週刊》第185期【世界風情】欄目(2010/08/12刊)

本文連結: http://mag.epochtimes.com/b5/187/8350.htm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新紀元】在首爾穿梭古與今
【新紀元】用喝的溫泉 捷克療養勝地
【新紀元】捷克人生病的泉水處方
【新紀元】走訪斯里蘭卡 朝聖佛的足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