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新聞

美國政府欲減少對「兩房」支持

【大紀元8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李莎美國華盛頓報導)8月17日,在美國財政部華盛頓DC總部舉行的「房屋貸款的未來」大會上,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Tim Geithner)、住房和城市發展部部長肖恩.多諾萬(Shuan Donovan)以及多位在房屋貸款方面的專家和主管研討美國政府在未來房地產貸款市場中將要扮演的角色。蓋特納在大會上表示,反省房利美和房地美(兩房)兩大政府擔保的住房貸款公司在這波美國房地產次貸危機中所起的作用,美國政府需要減少在房屋貸款市場的參與程度。



8月17日,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Tim Geithner)在「房屋貸款的未來」大會上表示,反省房利美和房地美兩大政府擔保的住房貸款公司在這波美國房地產次貸危機中所起的作用,美國政府需要減少在房屋貸款市場的參與程度。(攝影:李莎 / 大紀元)

「我們不會再支持房利美和房地美扮演(他們在次貸危機前)的角色。」 蓋特納說,「(兩房)從私人競爭對手那裏獲取市場份額,同時享受著政府的支持。」。

蓋特納承諾,會「從根本上改變」房地美和房利美的架構。兩者在市場景氣時獲利頗豐,但是隨著房地產市場的崩潰,已經成為了納稅人的巨大負擔。蓋特納表示,兩家公司顯然使2008年開始的美國房地產市場衰退的情況變得更糟了。

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通常被人們稱作政府特許機構(Government Sponsored Entity),它們能以美國政府信譽擔保,在市場上發行低利率債劵,再用借來的錢大筆吃下美國人的房屋貸款,然後再把吃下來的房屋貸款打包成新的債券,賣給美國的銀行、基金、和包括中國的外匯儲備投資的國外投資者,坐享其中的利息差價。

中國的兩房債劵接近4000億美元,兩房是否穩定,也關係著中國的市場。



8月17日,在美國財政部華盛頓DC總部舉行「房屋貸款的未來」的大會研討美國政府在未來房地產貸款市場中將要扮演的角色。(攝影:李莎 / 大紀元)

兩房花費政府超過1,480億美元 多方質疑

美國財政部週二(17日)舉行住房金融諮詢會議,是美國政府試圖重組接近11萬億美元抵押貸款市場行動的第一步。到目前為止,挽救抵押貸款巨頭房地美和房利美的行動已花費了政府超過1,480億美元,數字還在增長中。

蓋特納認為,「需要一個非常有說服力的論證」來表明政府擔保的必要性,不過他也表示,政府需要收取足夠的費用,以保證在未來的類似危機中不會令納稅人承擔額外的損失。

奧巴馬政府之前曾表示,會在適當時候減少對房地產以及抵押貸款市場的擔保和支持。住房和城市發展部部長肖恩.多諾萬(Shaun Donovan)就認為,「政府在房地產市場的參與程度應該更少。」



住房和城市發展部部長肖恩.多諾萬(Shaun Donovan)就認為,「政府在房地產市場的參與程度應該更少。」 (攝影:李莎 / 大紀元)

不過,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創始人之一比爾格羅斯(Bill Gross)週二表示,美國政府應該把房地美和房利美合併成一家政府住房市場機構。他警告說,如果抵押貸款缺少了政府的擔保,將會變得無法負擔。格羅斯對美國財政部住房金融諮詢會議表示,「如果沒有政府擔保,抵押貸款利率將會高出幾百個,甚至上千個基點,這將會使得住宅市場在未來多年苟延殘喘。」

影響巨大:美國60%銀行持兩房債券超過銀行資產50%

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通常被人們稱作政府特許機構(Government Sponsored Entity),簡稱GSE。 這兩家公司負責建立美國房地產貸款的二級市場,其發行的以房地產為抵押品的債券(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總額高達4萬億美元。

實際上美國銀行系統所發放的7萬億美元的房地產貸款中的大部分,都轉賣給了這兩家公司。他們把這些長期的房地產按揭打成包,做成MBS債券,然後在華爾街出售給美國的金融機構和亞洲的中央銀行。在他們所發行的MBS債券和他們從銀行手中收購的房地產按揭貸款之間存在著一個利差,這就構成了這兩家公司的利潤來源,另外,對這些按揭進行擔保所收取的費用也是公司進項之一。據統計,美國有60%的銀行持有這兩家公司的債券的資金超過銀行資產的50%。



8月17日,在美國財政部華盛頓DC總部舉行的「房屋貸款的未來」大會研討美國政府在未來房地產貸款市場中將要扮演的角色。(攝影:李莎 / 大紀元)

房利美事件回顧

房利美是世界上最大的非銀行類金融機構,它對美國銀行系統提供了巨額的流動性,它的債券信譽和規模僅次於美國財政部的國債,其作用堪稱「第二美聯儲」。幾年前,房利美曾被雜誌評為美國最受僱員喜愛的公司。房利美的穩定性幾乎相當於美國聯邦政府,不僅旱澇保收,而且福利待遇極為優厚。

誰也沒有想到的是,狂歡節中的房利美這艘巨輪撞上了冰山。當時,除了CEO,CFO等極少數最高級別的人物,和華爾街的幕後大老闆們,沒有人知道房利美的真實情況到底如何。由於2004年房利美做假帳東窗事發,整個公司一直忙於重新做帳(Restatement),時間倒推到2001年的財政年度。房利美的財務狀況已整整兩年沒有向外公布。

2006年下半年美國房地產貸款次級市場的內爆對房利美造成什麼影響?2006年10月,華爾街大佬們派來一個印度裔的「屠夫特派員」拉沽,他的任務是進行房利美歷史上最殘酷的裁員行動。

2007年1月初,當房利美的員工還沉浸在聖誕節和元旦的歡樂氣氛中,冷不防傳出大裁員消息,大約有40%的合同工和20%的員工會被趕走。1月中旬,「印度特派員」果然大開殺戒,先從「合同工」開始,工資高的,年限長的,任務不多的,紛紛被斬於馬下。其中許多人在房利美工作已經有10多年了,竟然在裁員當天才知道,有的甚至只有一兩個小時的通知。房利美立刻軍心大亂,人人自危。

如此突然和違反常規的裁員行動,又是以如此歇斯底里的方式進行,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房利美的財務狀況出現了急劇惡化。



美國財政部華盛頓DC總部大樓 (攝影:李莎 / 大紀元)

原來,2004年底取代因會計醜聞下台的弗蘭克、被稱之為賭徒的房利美CEO丹尼爾(Daniel Mudd)採取了一系列的冒險行為。

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時,丹尼爾正好擔任GE Capital Asia Pacific的總裁一職,坐鎮香港,統領整個亞太地區GE的投資業務。當他看到泰國貨幣在7月2日一天就暴跌了18%,他旗下的資產損失超過了20億美元。此時,頗有賭徒精神的丹尼爾非但沒有退而自保,反而大肆擴張,僅1998年6月,他就一口氣吃進了泰國政府拍賣的爛帳28萬筆,當時每一美元的債券的票面價值僅剩45美分,他總共吃進了11億美元,到2002年,這些債券的價格翻了一番。

為了謀求每年兩位數的利潤增長,以及達標後的巨額個人獎金,丹尼爾不去考慮別人的風險。2006年以來,美國房地產市場明顯降溫,加之其它銀行和對沖基金的 業務競爭,房利美的利潤增長明顯放緩,丹尼爾把眼光盯上了高度風險的貸款新產品和次級貸款市場。

傳統的15年和30年固定按揭貸款作為房利美的核心業務,已經不能滿足「與時俱進」的利潤增長要求,丹尼爾大幅度增加了可調整利率貸款在公司資產中的比例。2003年時,15年和30年固定貸款占總資產的62%,2005年,這個比例已經銳減到35%,相反,可調整利率(ARM)貸款的比例大幅上升到48%。同時。他還大幅度增加了了房利美直接擁有銀行按揭貸款的數量,以求最大限度地增加利潤。

另一家叫房地美的類似公司也不甘落後,兩家一起出手,僅2006年上半年就吃進了次級貸款市場創記錄的2728億美元中的25%的份額。而在2005年,兩家公司吃進了35%的次級貸款,2004年吃進了44%。據估計,房利美的次級貸款在其總資產中的比例可能高達15%。

丹尼爾明顯的戰略決策失誤造成了房利美重大損失,然而,他卻依然拿到了2006年度1,400萬美元的巨額獎金。公司員工為他的失誤承受著巨大的代價,整個銀行系統和亞洲外匯儲備,乃至全球金融市場經歷了一場嚴重的危機。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