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健保同病同酬 醫療團體痛批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于倩台灣綜合報導)健保住院診斷關聯群(DRGs)同病同酬住院給付新制上路逾半年,健保局說,病人住院天數縮短,平均每天多出286張空床,不過病人出院3日內掛急診、14日再住院的比率均升高;醫療團體批評,健保局用一堆數字美化「輕症就醫、重症不醫、提早出院、費用轉移」的缺失。

據中央社報導,健保局將住院病人分類歸組為967個DRG項目,相同DRG的病情大同小異、醫療資源耗用相當,再以病人是否有合併症、併發症、是否為兒童,以及醫院層級、山地離島等因素,給付金額微調加成,今年1月1日起先實施其中155項。

衛生署全民健保監理委員會27日討論DRGs執行成效,中央健保局醫務管理組長蔡淑鈴指出,給付新制截至今年6月底計算,住院的人次比去年同期減少3.2%,病人住院天數平均減少0.23天,以半年共22萬多人次住院換算,相當於每天有286床病床空出來。

不過,患者的3日內再急診率,比去年同期增加7%;14日內的再住院率,也較同期成長13%。

還有大約有1千名病人短時間動了相同手術,有的是1個月內做2次「部分髖關節置換術」,或是肛門廔孔手術、「經尿道攝護腺切除術」等,少數人甚至是在同家醫院動了2次刀。

蔡淑鈴說,其中大約有200名病人的重複手術有問題,因此,執刀醫院的健保給付被打8折,以示警告。

與會的監理委員、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會議中途憤而離席。她事後解釋,病人出院3日內再急診、14日再住院的比率升高、合併症或併發症的嚴重度增加、門診檢查增加,這些數字顯示,有些病人該做的住院檢查沒做,部分住院費用被轉移到門診,病沒治好就被請出院,以致才出院又因同樣疾病回籠。

另一種可能性,病人的病情沒有那麼嚴重,醫院卻誇大病情嚴重程度,以致小病大醫,浪費醫療資源;真正嚴重的病人,醫院反而不願賠本收治,忙著請病人出院。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研發組長朱顯光表示,同病同酬給付是齊頭式平等,萬一醫院偷工減料,受害的是病人,健保局懲處的是醫院,受害病人的醫療品質卻沒有保障。◇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