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聞

研究:摯愛死於醫院 給生者更多痛苦

【大紀元09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林宜慧編譯報導)對癌末病人來說,死於家裡能得到更多尊嚴及更好的生活品質。最新研究發現,在家裡「善終」,也讓留在世上的親人好過些。

據《HealthDay News》報導,一項研究指出,比起死於加護病房或醫院其他地方,死於家裡的病患的親人較少得到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或陷入長久深沈的悲慟中。特別是超過半年的精神悲痛。

本篇研究的主要作者,同時也任教於哈佛醫學院Dana-Farber癌症中心的艾列克斯.萊特醫師(Alexi Wright)說:「病人『撒手』的地點對親人有重大影響,病患必須明確表達,哪個才是他真正想要的。在家裡走完最後一程可能帶給病患更好的生活品質,同時縮短家屬的悲痛時間。」

雖然大多數癌末病人更傾向回到家裡走完最後一程,實際實行的人並不多。1/3以上的病人在醫院去世,其中有8%的人死於加護病房。研究指出,美國有多達1/4的醫療支出,花費在死前一個月的密集照護。

為了釐清過世的地點對死者、生者的影響,萊特醫師及她的研究團隊調查了342位癌末病患,及最後照顧他們的親人。

研究一開始,病患及親人們接受一次訪談,時間點約在他們死前四個半月左右。然後,研究者在病人去世2個禮拜後及6個月後,分別對家屬做一次訪談,請他們聊聊死者離去後精神、生活上的狀況。

萊特表示,死去的地點、最後的醫療照護情況,會形塑家屬的喪親情緒,平均來說,患者死於加護病房,會讓家屬提高5倍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機會。雖然一般人可能認為,患者在家中過世對家屬很可怕,但事實卻正好相反。

死於醫院的病人,家屬有22%的比例得到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另一方面,死於家裡的病患親屬則只有5.2%。

萊特認為,這些差異可能來自病人死前的經驗,如:病房裡特有的肅殺氣氛,以及醫院在急救時所採行的那些嚇人的程序,像是心肺復甦術、緊急供氧系統等。

「這樣的結果並不令人意外。病人及親人待在熟悉的、舒適的環境裡,心理、生理都會好過些。」Montefiore-Einstein癌症護理中心的史蒂芬醫師(Steven Libutti)說:「困難點在於,你是否可以接受自己已經來到生命的盡頭,拋棄醫院最後一絲治癒的可能性。你是否知道自己已經用盡所有治療手段,最後還是邁向生命的尾聲。」

萊特則說:「對病人來說,設法讓人生最後走的愉悅些,比拼盡全力只為多活一秒更好。」

研究成果已發表在《臨床腫瘤月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線上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