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大補帖

「逆向」是成功的要素

只有少數人能投機成功;關鍵在與眾不同,並相信自己:「我知道,其他人都是傻瓜。」

在證券交易的輪迴過程中,投資者要怎麼做才能成功?在描述了暴漲和隨之而來的崩盤後,回答這個問題並不難。

顯然,你必須是位固執的投資者,而且必須逆向操作。

在第三階段,也就是在行情下跌的過熱階段,你應該買進,即使價格繼續下跌,也不必害怕。

因為,就像老投機家在布達佩斯糧食交易所說的:「小麥跌時,沒有買小麥的人,小麥漲時,沒有小麥。」

在上漲中的第一階段,你應該繼續買進,因為這時已經越過了最低點。

在第二階段,你應該只作觀眾,被動地隨著行情波動,在精神上做好準備,在第三階段,即普遍亢奮時退出市場。

判斷市場處於哪個階段

全部的技巧,就在於判斷市場是處在哪個階段。經驗豐富的投資者憑著敏銳的觀察力,可以感覺到市場處在哪個階段,雖然他並不能每次都用言語表達出來。

但正如沒有完美無缺的投機一樣,並沒有這方面的教科書,也不存在大家可以盲目利用的方法。

因為假如真是這麼簡單,那麼每個人都可以在證券交易所裡討生活了。只有藉長期積累的經驗,才能讓人具備敏銳的觀察力。

即使最狡猾的投機人士也會出錯,有時為了積累辨別超買或超賣的徵兆、提示和某些信號所需的經驗,他甚至必須出錯。

例如,在出現不利消息時,市場並沒有下跌,就是市場出現超賣,行情已接近最低點的徵兆。

這時股票已掌握在固執的投資者手中,他們對不利消息不感興趣。他們有自己的想法,相信會出現更好的時機,他們手中的股票都已付清,遂有耐心等待更有利的消息。

相反地,市場對有利消息不再有反應,就是超買和行情暫時處在最高點的信號。

在這種情況下,猶豫的投資者手裡抓滿股票,儘管有利多消息,他們也無法買進股票。固執的投資者雖然有現金,但在這樣的行情下卻不想買進。

成交量提供了另一個訊息。如果行情下跌時,某一段時間裡成交量很大,這表示有大量股票從猶豫的投資者手裡,轉移到固執的投資者手裡。

甚至可能發展成猶豫的投資者賣光了所有股票,這時股票正躺在固執的投資者的保險櫃裡。直到後來,指數上漲時,這些股票才會從保險櫃裡露出來。

也就是說,如果成交量增加,行情仍然繼續下跌時,就是已經接近下一次上漲起點的信號。

但多數情況下,指數此時處在不合理的低點,這種局面應歸咎於大眾的歇斯底里和股票持有人的普遍拋售。

這是行情過度下跌中的第三個階段,在這個階段,猶豫的投資者把所有的股票賣掉,甚至包括原來留下來最好的、最抗跌的股票。

但當成交量小,且指數還繼續下跌時,就表示市場前景堪慮。因為在這種情況下,股票還掌握在猶豫的投資者手裡,他們還在等市場恢復元氣,不過如果行情繼續下跌,他們會突然恐懼起來,而把所有股票低價賣掉。

我不同意一般所謂成交量小時,行情下滑並不重要的看法。贊成這種觀點的人會說,大眾在這種情況下並沒有拋售股票。

但是這沒有說明任何問題,重要的是,股票還掌握在猶豫的投資者手裡,他們今天沒有賣掉股票,並不表示他們不會在明天、一個星期後,或一個月後,把所有的股票賣掉。

相反地,當成交量愈來愈大,股票還不斷看漲時,也是前景堪慮。因為成交量愈大,表示股票市場愈容易受傷,因為這時證券市場剛好進入上漲的第三階段。

我也反對大家對成交量大時,即有利指數上漲的看法。大家認為,大眾在這種情況下購買股票,是好現象。確實如此,但這只是就他們購買股票的這一天而言。

我的意思是,那些猶豫的投資者買股票,真的是好現象嗎?他們下個星期也會買股票嗎?難道這些股票不會下個月重新出現在市場上?猶豫的投資者不具有立刻把股票脫手的危險嗎?

反之,當成交量小時,如果指數看漲,這種情形就非常有利,雖然交易者會聲稱這種市場狀況無足輕重。

當然,因為經紀人只對大筆佣金感興趣,所以他們認為成交量小的股票市場沒有意義。

然而,事實是股票還一直掌握在固執的投資者手裡,並沒有轉移到猶豫的投資者手中,所以指數肯定還會繼續看漲,也會吸引猶豫的投資者,而固執的投資者就等著把股票賣給猶豫的投資者。

普遍一致最明確的訊息,就是當媒體的氣氛非常樂觀時,那些不久前還不懂股票的人,就會對證券市場產生興趣。當市場處於牛市第三階段結束時,最後一批的悲觀者就會轉而加入樂觀者的行列。

在這段時間,一切有利現象都集中在一起,指數和現實沒有任何關聯,完全退化成沒有意義的單純數字,成為可以隨意撥弄的電話號碼,無須任何客觀冷靜的思考。

分析家們的解釋、本益比或每股盈餘這種係數已不再具有從前的意義。大家投機未來,看重的是速度,是工業蓬勃向上發展的速度。

由於我個人的知名度,我總能特別準確感覺到氣氛的變化。例如,當飛行員請我進駕駛艙,向我請教,或咖啡店的侍者問我該買賓士,還是買IBM股票時,我便覺察到市場又熱絡起來了。

當然,反過來也同樣適用。當媒體氣氛非常負面時,例如八○年代初,美國《商業週刊》文章中表現出來的那種氣氛,最後的樂觀者變成悲觀者,這時市場就處在熊市第三個階段結束處。

在這個階段,利多消息不受重視,情緒悲觀的人占上風,這時投機人士必須進場。這些話聽起來容易,但很難做到。@(待續)

摘編自 《一個投機者的告白》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商業周刊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