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購買歐債承擔很大風險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月5日訊】(美國之音2011年 1月 04日報導)中國領導人星期二表示要繼續支持西班牙,購買其國債,幫助它渡過主權債務危機。中國的立場對歐洲債券市場起到了一定的穩定作用。不過,專家認為,中國在歐洲的投資承擔著很大的風險。

*李克強承諾購買西班牙公債*

中國副總理李克強從1月4日開始展開對西班牙的訪問。這是他此次歐洲之行的第一站,隨後他還計劃訪問德國和英國。李克強在啟程前就高調表示,中國將在新的一年繼續購買西班牙公債,幫助這個在主權債務危機衝擊下岌岌可危的歐元區國家走出困境。

李克強在西班牙主流報紙《國家報》(El Pais)發表文章說,中國支持西班牙採取的一系列經濟金融調整措施,並堅信西班牙能夠實現經濟全面復甦。中國是歐洲金融市場和西班牙金融市場負責任的長期投資者,對西班牙金融市場抱有信心。

對正在準備在新年發行公債來延續現有債務的西班牙政府,這位中國領導人明確表示,中國已經購買了西班牙國債,今後還將繼續購買。

*西班牙面臨困境*

西班牙是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中具有高風險的國家之一。在希臘和愛爾蘭接受歐盟援救資金之後,世界的關注焦點集中到西班牙這個歐元區第四大經濟體身上了,密切關注它的債務狀況和融資能力。

反映融資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10年期公債收益率在去年12月的表現對西班牙來說很不好,跟10月份相比平均上漲80到140個基點,達到歷史最高點5.77%。希臘和愛爾蘭都是因為公債收益率漲幅過大而喪失融資能力,被迫向外求救。因此,西班牙是否能夠在新年順利發行新的國債成為投資人判斷西班牙債務危機走向的一個關鍵。

美國信用評級公司在去年年底表示,2011年西班牙融資任務艱鉅,該公司可能會根據債務發行情況而下調西班牙的債務評級。2011年,西班牙的融資規模約2000億歐元,其中1700億是中央政府的,300億是地方政府的。

*卡林納:中國支持不能解決歐主權債務問題*

華盛頓智庫經濟戰略研究所研究部主任本.卡林納(Ben Carliner)認為,中國在這個時候再次表示要支持西班牙,繼續購買西班牙公債,這會對穩定債券市場起到一定的作用。

中國是西班牙主權債務最大的買家之一。據道瓊斯新聞社的數據,中國持有西班牙國債數量占西班牙全部公債的10%左右。

不過,卡林納對美國之音說,中國的支持很重要,但並不能解決西班牙或者其它歐盟國家的主權債務問題。

卡林納博士說:“問題不只是這些國家的金融系統的問題,還有歐元單一貨幣的問題。在危機時刻,這些國家無法通過貨幣政策調節來增加經濟競爭力,緩解危機。”

卡林納說,貨幣貶值行不通,西班牙等國就只好通過國內通貨緊縮的辦法,也就是砍福利、降工資、壓物價的辦法來應對危機。但這個辦法在政治上難以行得通。即便行得通,卡林納說,結果會進一步增加了償還債務的困難。

因此,這位經濟專家表示,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並不會因為中國的支持而很快得以解決。由於歐盟是中國在世界上的最大的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高達5000億美元。如果這場危機繼續惡化,中國所持有的大量歐洲公債就面臨很大的風險。卡林納說,其實中國外匯管理當局內部也有不同聲音,擔心中國的外匯儲備因此而遭受重大損失。

*歐元繼續存在對中國重要*

中國為甚麼要冒此風險而堅決支持歐元區受困國家呢?有一種說法是,中國希望換取西班牙等國家推動歐盟解除對中國的武器禁運。但是,卡林納博士並不贊成這樣的分析。他認為,解除武器禁運只是一個很小的因素,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國在防止歐盟解體中具有重大的戰略利益。

卡林納對美國之音說:“歐元作為一種國際貨幣繼續存在下去,歐盟能夠繼續存在下去,對中國來說,具有重大的利益。中國非常希望國際經濟體系保持穩定,歐元區是這個體系的重要一部份,是世界最大的一個經濟區,甚至比美國還大。”

在這次金融發生之前,歐元已經成為美元最強有力的競爭貨幣。卡林納說,歐元的繼續存在對急於擺脫美元持續貶值困擾的中國來說非常重要。中國現在掌握著世界最大的外匯儲備。

華盛頓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歐洲問題專家雅格布.柯克加德(Jacob Kirkegaard)對西班牙的債務前景有不同的評估。他認為,西班牙接受外界救助的機率並不大。

柯克加德對美國之音說:“在我看來,西班牙跟希臘和愛爾蘭不同,沒有它們那樣的全面問題。西班牙的債務比例遠低於其它國家,去年的數字是50%多一點。我放心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基於這樣低的債務水平,西班牙政府將有能力解決銀行系統的問題。這跟愛爾蘭完全不同。”

李克強這次的歐洲之行總共九天,從1月4日開始到12日結束。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德專家:歐債危機會繼續延燒
花旗憂歐債違約疑慮禍及美日
豫魯皖多省高溫乾旱 專家:極端天氣漸成常態
李強防澳期待战略伙伴关系 專家:很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