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災人禍

中國3億畝耕地重金屬污染 威脅糧食安全

【大紀元2011年10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敬一報導)中國耕地重金屬污染嚴重,糧食安全受到威脅。據《正義網》報導,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稱,中國有3億畝耕地受到重金屬污染,佔全國農田總數的1/6,經濟越發達,土壤污染越嚴重。

根據資料顯示,在廣東,清潔土壤只有11%,輕度污染占總耕地數量的77%,重度污染土壤占總量的12%左右;太湖流域,有三分之一的耕地受到了污染,湖北省受三廢污染的耕地面積已經達到40萬公頃,佔全省耕地面積的10%;湖南冷水江河水污染嚴重,37%水稻田重金屬超標幾倍;瀋陽因土壤鎘污染,致使大米成為鎘米……;雲南省陸良縣小百戶鎮興隆村,陸良化工實業有限公司,在南盤江邊堆放了超過14萬噸的龐大鉻渣堆。從2003年算起,這堆龐大的劇毒工業廢料鉻渣已經在南盤江邊堆放了8年以上。而如果從1989年該化工廠開始生產算起,這裡堆放鉻渣已22年。

北京科學院資環局人士劉生對大紀元表示,重金屬污染有幾種原因,比如採礦會導致這種重金屬污染,還有環境修復等問題,資環局負責找礦,開採過程就不是他們管了。開採過程才會污染土地,礦渣堆積,雨水沖刷都會造成重金屬污染。

陸良縣興隆村村民張先生表示,村子土地被化工廠堆放物污染,他們這些農民哪裏懂得。看到堆放物範圍植物,農作物的變化,村裡有得癌症死亡的人,也不知道原因,經媒體報導才知道土地,生態環境被污染。

張先生表示,村裡有3千多人口,吃的糧食、蔬菜,喝的水都污染了,生命、生存都受威脅。工廠還在這裡,停產整頓兩個多月,以後還得生產,村民都擔憂。

經濟發達的珠三角遭重度污染

《中國青年報》報導,珠三角地區的重金屬污染現象尤其嚴重。有關數據顯示,珠三角地區雖然以「世界工廠」著稱,在面積不大的區域內,創造了中國30%的對外貿易額,但代價是深受污染之痛,且持續已久。

珠三角遭IT業重金屬污染更嚴重,蔬菜重金屬超標 「PH值偏酸5.6個單位,化學需氧量超標96.9倍,懸浮物超標32.5倍,銅超標5199倍,鋅超標3.9倍,鎳超標9.6倍,總氮超標8.6倍,氨氮超標24.7倍,鐵超標178.2倍。

這是2009年3月3日,廣東省惠州市環境保護局執法人員對惠州美銳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進行現場檢查時,對該公司未經處理直接外排的部份生產廢水採樣監測得到的結果。

重金屬污染已經影響到了中國一個至關重要的區域,珠江的集水區達45.3萬平方公里。是繼長江和黃河後中國第三長河流,珠江同時也為區內4700萬人提供飲用水,供應城市包括廣州、深圳、東莞、惠州、佛山、肇慶、江門、中山和珠海及香港等10多個城市。

水健康資訊報導,廣東省韶關市上壩村,地處大寶山礦區水系下游,飲用水源受重金屬污染嚴重。近20年來該村有250多人死於癌症,成為讓人聞之色變的「癌症村」。

上壩村共有3,000多人口,2,300多畝良田和350魚塘。這裡曾經是產糧基地,有粵北「魚米之鄉」的美稱。

從1970年開採至今,大寶山礦山開採使用剝采方式,不僅造成嚴重水土流失,還造成重金屬元素隨泥石流衝入橫石河。河流被鎘、鉛、銦、鋅和其它金屬所污染,從大寶山礦區流下來,使得沿河村民深受其害。

隨著河水受到污染,上壩村的良田變成了荒地,魚塘也全部荒蕪,鴨子下水後快則幾個小時、慢則幾天就會死掉。

世界銀行2007年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每年有大約46萬人因暴露在空氣和水污染環境下而過早地死亡。

重金屬污染糧食更可怕。國土資源部曾公開表示,中國每年有1200萬噸糧食遭到重金屬污染,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億元。

中國的西南地區是土地遭受重金屬嚴重污染的地方,廣東連南、廣西南丹、湖南常寧、湖南常德、湖南郴州等地,都存在著大量砷渣廢棄,導致礦區周圍農作物含砷量超過國家標準。

水田土壤中的砷、鋅的含量高於菜地,因為水對重金屬的吸附能力更強,水稻等水田農作物的重金屬含量會更高。

但是,當研究人員把糧食主產區受到嚴重污染的監測報告送到當地官員的手中後,官員的態度是:「我們目前無力治理,所以請不要告訴任何人我看過這份報告。」

《中國新聞週刊》報導,對糧食負有監管責任的部門也不會檢測糧食中的重金屬,這就使得重金屬污染糧食的情況未受到人們的重視。因為,無論是在管理者還是專業人員抑或公眾的眼中,耕地拋荒、糧食短缺才是最大的糧食安全問題。

責任編輯:李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