繽紛手札

真臘古國:曼妙金邊(3)金邊開城的傳說

──塔仔山

【大紀元2011年10月16日訊】金邊地勢較平,位於城北高27米的塔仔山(Wat Phnom)是全市唯一的山丘最高點,金邊譯名是PhnomPenh其中Phnom就是「山」的意思。塔仔山和金邊的開城故事有著壹段流傳的故事。

相傳,金邊原為海中的小島,1372年時,一名姓邊 (Penh)的婆婆在海邊取水時,遇到水中漂浮的樹幹,發現裡面藏有4尊銅佛像和1尊石佛像,邊婆婆將佛像捧回,撮土堆成小山,焚香供奉。小山的名字也而成了Phnom Penh。稱為「塔仔山」,為金邊最初奠基之地,

1373年後人在小山(Phnom)上建了Penh塔供奉佛像,國王也派人協助建寺,整座廟寺塗上柬埔寨人傳統喜愛的金色,於是「金邊」就因此得名,確立而永存。

1432年波尼亞特(Bonhea Yat)國王從吳哥遷都金邊時,曾加高山到二十二公尺,並重修寺廟,名為「塔仔山」,最後國王遺體也安置放於寺廟西側的巨大鐘形塔裡。整座主塔每一層的四個角落,都有當地象徵財神的化身,守護著王者的靈魂。



波尼亞特(Bonhea Yat)國王



國王波尼亞特(Bonhea Yat)國王遺體也安置放於寺廟西側的巨大鐘形塔裡。

塔旁邊就是邊婆婆雕像,圓胖的臉露著微笑,經過遊客皆以行禮或膜拜致敬,據說邊婆婆對婦女的祈求最為靈驗。塔仔山可說是金邊香火最盛的寺廟了,現在的建築為1926年所重建。



邊婆婆雕像,圓胖的臉露著微笑,經過遊客皆以行禮或膜拜致敬,據說邊婆婆對婦女的祈求最為靈驗。



邊婆婆雕像,圓胖的臉露著微笑,經過遊客皆以行禮或膜拜致敬。

柬埔寨自古信奉印度婆羅門教,到十二世紀吳哥王朝賈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改信大乘佛教,但賈耶跋摩王逝世後,吳哥王朝日趨衰亡,被泰人入侵,節節敗退,吳哥王退守至塔仔山,聞說山上的寺廟供奉釋迦牟尼佛,金碧輝煌,靈驗無比,一拜之下果然扭轉了戰局,免於亡國。此寺廟便成為金邊柬埔寨人求神問卜聖地。



山上的寺廟供奉釋迦牟尼佛,金碧輝煌,靈驗無比,一拜之下果然扭轉了戰局,免於亡國。

山下路旁,有各地華人蓋的廟宇,在山上和山下不同的廟宇,供奉自己的信仰。也也算是塔仔山的一個奇特景象。

從十五世紀開始,暹邏入侵高棉,柬人改信小乘佛教,同時首都也棄吳哥而改在金邊。塔仔山所建佛廟,門前有一對七頭眼鏡蛇頭守護,一看便知是小乘佛教。



塔仔山廟門前有一對七頭眼鏡蛇頭守護

古老邊婆婆古老傳說,您可以感受到柬國人民的休閒竟是如此簡單樸素以及滿足,塔仔山算不上是景色秀麗之處,但作為金邊甚至柬埔寨的一個縮影,還是值得一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