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資訊

雙文學校中英文雙語教育成效顯著

【大紀元2011年02月14日訊】(大紀元紐約訊)聯邦教育部長鄧肯(Arne Duncan)曾表示﹐目前美國公立教育一個有待改進之處是外語教育。他說﹐基於外語教學資源的短缺﹐全國多數中小學都不提供外語課程﹐只有大學才有外語系。學習語言最好年齡畢竟是幼兒時期﹐因此美國不少華裔家長自己掏腰包週末送孩子到中文學校或中文課後班。一週一次的中文班學習環境有其局限性﹐下面來看看位於紐約市曼哈頓下東城的雙文學校(PS 184)的中文教學。

1998年創辦的雙文學校是美東第一所中英文雙語公立學校﹐提供預幼班到8年級課程﹐約有680名學生。校方表示﹐要聘到中文教得好又持有紐約州教師執照的老師不容易﹐因此大部分中文教學在課後班以浸爐方式進行。雙文學校因中文教學成效高而遠近聞名。

香港移民文美玲的兩位兒子都就讀於雙文學校。她說﹐大兒子李樂山5年級到台灣度假時到當地學校參加了兩週的夏日營。樂山在與當地學生和老師溝通時沒有任何困難﹐他能以華語與同學交談﹐也能完全理解教師的講課內容。在過海關時﹐樂山還為只說粵語的媽媽當翻譯﹐海關人員都很驚訝﹐一位生長於美國的孩子竟能說一口字正腔圓的流利華語。「這顯然是樂山上中文課時學到的﹐這是雙文中文教學成果」﹐媽媽欣慰地說。

優良中文教資有限

校方表示﹐除了確保英文教學達標外﹐雙文學校也盡量使學生在中文說讀聽寫方面都能達到一定水平﹐要達到良好學習成效﹐師資很重要。

在日間以中文教授社會科學的教師要考獲紐約州教師執照。「有教師執照的中文教師也很多﹐但有教師執照不一定教得好﹐因此要聘請到教得好﹐有教師執照﹐又能在日間教學的教師不容易。雙文學校就以課後班方式進行中文教學浸爐班﹐讓兒童有一個天天學習中文的環境。」課後班主任方吉正解釋道。雙文學校1998辦校時就同時成立了一個名為雙文教育系統(Shuangwen Academy Network,簡稱SWAN)的獨立非牟利機構﹐從下午3點到5點半提供中文課程教學。

學生中英文學習進步快

家長文女士說她的姐姐每週六送其3個孩子到皇后區中文學校上3至4 小時中文課﹐但沒學到甚麼﹐文女士感到自己兒子中文水平較高。

在大學教導英文的斯坦利.羅教授的兒子4年級就可背誦朱自清的〈背影〉。學生除了中文學得好﹐英文學習進度也快。斯坦利發覺自己兒子報讀這間學校後英文學習進度飛快。他觀察道﹕「一年前另一位孩子因家裡是講英語的﹐英文比我兒子好﹐一年後﹐那位孩子沒甚麼進步﹐我兒子在就讀了雙文學校後英文學習進度飛快。」



雙文學校各族裔學生向來賓呈現中英文歌曲。(攝影:黎新/大紀元)



美國教育引發學習興趣

教育博士方先生觀察到自己4年級的女兒在雙文學校養成了閱讀習慣﹐閱讀速度很快﹐每週可閱讀20幾本百頁書籍。學校日間課程鼓勵孩子主動求知﹐培養學生閱讀興趣﹐課程有閱讀部分﹐同時還有閱讀分享。方博士注意到﹐雙文學校並不一味追求考試成績﹐而是著重引發學生學習興趣。

一些華裔移民認為若將孩子送回大陸學中文﹐有助孩子打下紮實中文基礎﹐但曾在大陸職教的斯坦利點出﹐國內學習較緊張﹐功課很多﹐導致一些孩子睡眠不足﹐有損孩子健康。由此可見﹐能在美國找到優秀中文課程是很可貴的。

堅持高品質教學

雙文學校七成學生來自低收入家庭﹐但考試成績名列前十名。雙文學校大部分初中生(7至8 年級)學生將被安排參加由總部在加州的全美中文學校總會所設計的SAT2模擬中文高中考試。初中生升高中後就可報考SAT2。校長周玲玲將這歸功於學校堅持提供高品質教學﹐也就是好老師的結果。

目前該校有3位以中文教授社會科學並持有教師執照的老師。預幼班教師和音樂教師也為中文教師。周校長表示 ﹐有教師執照﹐而又教得好的中文教師非常難找﹐被錄取的日間中文教師年輕老師較多。她強調﹐即便好的中文老師很難聘到﹐但校方在教學品質上並不妥協﹐因此在中文教師招聘不足的情況下﹐校方安排通曉中英文的老師教導預幼班﹐因為預幼班都是班導師制。

課後班方主任說﹐要達到高品質學習成效﹐師資很重要﹐要找好的老師不免牽涉到經費問題。課後班由於經費不足﹐不可能出高薪招聘到有教師執照的中文老師﹐但一些教師雖沒有執照﹐但中文教學能力很高。

方主任透露﹐應徵者雖很多﹐但許多都不合乎要求﹐除了要有中文教學資歷外﹐還得看應聘者任教意願是否高﹐對教學是否有熱誠﹐把教學當成誨而不倦的工作。他重申﹐教學需要愛心和耐心﹐應聘過程要求應徵者執教15分鐘﹐期間可評估應聘者與學生互動能力。

雙文學校學生品性好

雙文學校中文老師都來自海外﹐生長於中文文化濃郁環境﹐有實地中文教學經驗﹐能將中華文化和傳統價值觀融入教學中。東方文化中﹐尊師重道很重要。課後班都灌輸這一理念。家長文女士就覺得兒子樂山尊敬師長﹐很有愛心。她說﹐4年前夏季她帶兒子到北京旅遊時搭乘三輪車﹐樂山看到三輪車車伕額頭淌著汗水﹐辛苦地踩著車﹐就用手中的電動風扇幫車伕降溫。

斯坦利說﹕「這兒校風比較正。這裡孩子們都不像一些私立學校學生會攀比﹐看誰穿戴名牌。在這沒有這種傾向。其他學校還有學生打架﹐欺凌事件﹐這裡極少發生﹐我很放心孩子。」

對比其他初中生﹐該校學生行為品性較好﹐學校警衛都表示在這當警衛輕鬆﹐學生秩序井然。

家長支持課後班收費

在獲得政府撥款和來自多方捐款情況下﹐課後班過去都不額外收費﹐但隨著紐約市府預算緊縮﹐紐約市青年與社區發展局(New York City Department of Youth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削減給予雙文教育系統的撥款﹐雙文教育系統從上個學期起﹐向家長徵收一年1000元學費。

當被問及有關經費削減問題時﹐市青年與社區發展局也認同雙文教育系統浸爐課後班很獨特﹐但由於預算緊縮﹐當局不得不削減撥款。根據雙文教育系統對家長的調查﹐四分之三家長願意付費﹐讓孩子繼續享有純中文學習環境。目前﹐95%學生參加課後班。

家長文女士說﹕「每天僅付5美元﹐孩子就能學到那麼多﹐這很值得。其他課後班收費更貴﹐而他們僅安排成人看管孩子﹐幫學生做功課﹐並無額外課程。」一般課後班收費一個月可高達200多美元﹐相對而言﹐雙文教育系統每年收1000元﹐每個月100元的收費很合理。

據西方主流媒體報導﹐目前該校被調查﹐有人指控學校規定家長將孩子送往付費課後班,干涉教育局招生程序,財務管理不妥。此外,校長和家長會領導還收到一系列匿名恐嚇信﹐家長會共同主席埃爾斯頓(Gale Elston)表示﹐一小撮對學校不滿的家長釀成了上訴指控﹐大部分家長都很滿意學校教學。

身為該校學生家長的紐約大學社工學院副教授盧又華認為﹐事件體現了跨文化溝通差異問題﹐除了加強外語能力之外,培養及加強跨文化溝通更是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處共事的重要能力﹐這也正是培養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

紐約市聖雲仙山學院(College of Mount Saint Vincent)國際教師培訓中心教授吳德安於訪問雙文學校時表示﹐美國教育制度著重於給予每位學生均等教育機會﹐著重幫助學習成績較弱學生趕上進度﹐這和亞裔社會精益求精﹐競爭極高的教育制度不同。

當被問及為何出現有關雙文學校的負面媒體報導時﹐斯坦利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樹大招風﹐唯恐天下不亂。」

中文教學頗具規模

在美國要開辦中文班不容易。方主任說﹐若招生不多﹐面臨不同語文進度的學生﹐分班就困難。

經歷了12年中文教學﹐雙文學校已初具規模﹐中文課程走上了軌道。學校已將預幼班到8年級中文課程研發出來了。教育系博士方主任說﹐從預幼班開始教中文﹐將打下好的基礎﹐教學成效更顯而易見﹐畢業生都通曉中英文﹐贏得家長信賴。

「辦學教育非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成效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堅持高品質教學很可貴。」有著兩個教育博士學位的方主任說﹐這裡的教師很有團隊精神﹐大家都共同努力以達到更好的教學品質。

雙文大家庭共同維護

雙文學校有很多家長做義工﹐他們都希望孩子能把中文學好﹐因此一些家長願意犧牲自己時間﹐支持孩子學習。



2010年11月19日晚,由雙文學校一群熱心家長規划的首屆秋季晚會上,孩子們在繪畫填色,畫南瓜、感恩節拼百納布、迷你保齡球等各种游戲中玩得興高采烈。(攝影﹕蔡溶/大紀元)



文女士志願到學校來做義工。她說﹕「一個人的精力和壽命都是有限的﹐我覺得應做些有意義的事情﹐我又喜歡孩子﹐因此我幾乎天天都到學校來幫忙。」去年中秋節﹐熱心的家長們還舉辦首屆秋季晚會增強雙文大家庭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