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新紀元】漲聲響起是危機也是轉機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1年03月12日訊】(新紀元週刊記者吳涔溪台灣採訪報導)民以食為天,在一片漲聲之中,最貼近消費者的烘焙業和餐飲業將如何因應?

經濟專家則認為,原物料長期走高,如何節約、更有效率地運用全球的資源,是當前重要的課題。

隨著油價、國際大宗物資價格不斷攀升,高度仰賴進口黃小玉(黃豆、小麥、玉米)、棉花等原物料的台灣上中下游業者,紛紛受到不同程度衝擊,連帶著民生物資看漲。進入3月,物價更形蠢動。

世界冠軍麵包師吳寶春認為,這是一個機會讓烘焙界懂得珍惜資源、不浪費,同時也創造一個研發本土食材、幫助農民的機會。經濟專家則認為,原物料長期走高,在各國相繼追高GDP的同時給人們帶來警示,如何節約、更有效率地運用全球的資源,是當前重要的課題。

漲聲響起 中上游業者喊漲

近日,民生物資悄悄上漲,消費大眾感受最深的,就是麵包變小、小吃攤的麵條變少、泡麵甚至比便當還貴,一連串的漲勢都和大宗原物料中的小麥有關。

記者訪問到由台灣麵粉廠組成的台灣區麵粉工業同業公會,公會總幹事黃錦和說,小麥價格從去年7月以來一路上漲,最新標下的第六艘小麥船價格最高,平均每噸 532美元,預計5月份抵台。而3月陸續抵台的小麥船,平均價位每噸450美元以上。麵粉和小麥連動,但是因為市場競爭激烈,所以,價格並未完全反映,一部分由業者自行吸收。

黃錦和說,受到去年南半球澳洲水災、巴西乾旱,北半球烏克蘭、俄羅斯禁止出口影響,今年上半年前,原物料下降機會不大。至於,下半年是否有機會回穩,要看今年3月美國及大陸小麥生長期的氣候情況以及投入生產的面積而定。

上游麵粉廠因應小麥價格調漲,對下游製麵業者有顯著衝擊。製麵業多為中小企業,對於麵粉廠的漲價無力抗衡,又無法馬上轉嫁給消費者,造成經營困難。台灣省製麵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理事長劉元順,日前希望麵粉廠能與製麵業共體時艱,若將小麥增加的成本完全轉嫁給下游,將會造成部分製麵業者被迫關門歇業。

在食用油方面,原料主要來自黃豆。國內業者進口黃豆後,經過粗製,再經過脫膠、脫色、脫臭,製成精緻黃豆沙拉油,剩下的豆粉烘乾後,成為畜牧飼料最好的原料。

植物油煉製廠同業工會總幹事楊英武指出,目前油、粉的價格還算平穩。去年受到阿根廷天候乾旱影響,11月至12月間,黃豆價格上漲,目前有稍稍回穩。近期黃豆價格,還要視3月底南美阿根廷及巴西收成情況而定,緊接著6月初美國黃豆的生長過程,以及9月底的收成情況,將影響未來黃豆的價格。

大華投顧分析師徐振家指出,這波大宗物資上漲,主要受到聖嬰效應、氣候異常的影響,使得供給面產生很大的缺口,同時,受到中國、印度、印尼等人口大國食衣住行需求爆炸性的增加,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棉花和橡膠,供給不足,價格創新高。

受到國際棉花價格激漲,國內毛巾、紡織品業者直呼「影響很大!」,台灣區毛巾產業公會常務理事張旭初說,毛巾、寢具、內衣、成衣等紡織品漲價勢所難免,「漲價幅度大約會破50%!」預估今年上半年價格都不會下跌。

節約、研發 下游業者用心應變

民以食為天,在一片漲聲之中,最貼近消費者的烘焙業和餐飲業將如何因應?中國餐飲協會技術總監沈佑諭指出,餐飲業不會隨著國際大宗物資馬上波動,一般會先行觀望、吸收。

雖然麵粉、食用油紛紛上漲,但是只佔成本1%,影響幅度最大的是肉製品。以小羔羊排為例,3月份起,就從每公斤新台幣800元漲到950~1,000元。餐飲業者除了要精準的控制份量,可透過變換菜色,來繼續吸引消費者。

世界盃麵包大師賽冠軍吳寶春指出,烘焙業的原料成分中,麵粉、糖受到影響最大,其次是乳製品和乾果類。但漲幅還在可承受的範圍,尚不需要將上漲的幅度轉嫁給消費者。

至於,目前業界吹起麵包「瘦身」、價格調漲的現象,是否會嚇跑消費者、影響買氣?吳寶春認為,並不至於產生太大的影響,反而,會讓同業之間,更懂得珍惜資源。

吳寶春說:「烘焙要有美味,有一定的水準,讓消費者花同樣的錢,得到相同的價值。」吳寶春認為,在一片漲勢當中,業者將面對如何加強自己,取得消費者的信任,「會使我們業者更懂得珍惜資源,怎麼樣把材料用得最好,不要浪費。」

曾經利用桂圓和荔枝等台灣本土食材,征服擁有悠久歐式麵包歷史的法國評審的味蕾、贏得世界冠軍的吳寶春認為,因應小麥等原料攀高價的時代,將致力於本地食材的研發,「台灣的業者比起歐洲和法國的業者更辛苦,日本、法國自己產小麥和奶油,台灣卻包括小麥、奶油、砂糖,大部分的烘焙材料都仰賴進口。」未來他將配合農委會,研發以稻米作為烘焙的食材,不僅降低成本,還希望協助農民改善生活。

價格訊號 戳破GDP的迷思

曾經進行「協助中小企業因應原物料價格上漲壓力」相關研究的中華經濟研究員吳惠林認為,凍漲、不准漲、道德勸說,都不是最好的辦法,尤其輸入性通膨無法透過政治方式壓得下來,長期來看,改善進口的技術,分散擴大原物料的採購源頭,盡量減少管制、調降進口關稅稅率,全面開放市場,讓民間業者自行調節、分散採購,將可減低國際大宗物資攀升的衝擊。

從另一個方向來看,原物料長期飛漲是一個信號,也是警訊。當價格上升時,民眾和業者會傾向於節約,尋找更有效率的生產方式以及替代性能源。同時,也可引起人們反思,全球追求經濟成長、競相在GDP上競賽,資源被過度投入、誤用、濫用的代價。◇

本文轉自第213期【新紀元週刊】「專題新聞」欄目
http://mag.epochtimes.com/b5/215/9104.htm

新紀元雜誌PDF版訂閱(52期10美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