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寒窗再實習 美醫科學生成醫路漫漫

人氣 93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3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天源美國華盛頓DC綜合報導)3月17日(週四)是今年美國醫學院畢業生的「配對日(Match Day)」,決定著幾千名未來醫生的去向。
  
據《巴爾的摩報》報導,在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97名2011屆醫學院畢業生焦急地等待著「配對」的結果。在巴爾的摩的另一側的馬里蘭大學醫學院內,153名畢業生也在等待著下午一點的到來。
  
那麼什麼是「配對日」呢?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在美國如何才能當一名醫生吧。
  
醫生在美國是一個最讓人尊敬與羨慕的職業之一,不但收入高,而且工作穩定,再加上從醫本身意義非凡,因此很多人很小就立下了當醫生的志向。
  
然而在美國成為一名醫生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與國內不同的是,美國大學在本科並不設立醫學專業。其實想要從醫的學生可以就讀任何專業,只要完成幾門醫學院所規定的預備課程即可。通常準備報考醫學院的大學生會在大二後的暑假準備醫學院入學考試(即MCAT),大三後的暑假準備申請醫學院,整個過程需要花費極大的時間和精力。
  
當然還有一些人是在畢業後,發覺並不喜歡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然後才開始準備上醫學院的。而作為醫學院來講,他們也更歡迎那些有著更加豐富的經歷的學生。
  
醫學院對學生要求很高,除了成績需要拔尖以外,對於學生的能力、品行等等多方面都要通過面試等進行考察。
  
學生在醫學院就讀的時間通常是四年,前兩年以上課為主,後兩年以實習為主。整個四年的過程也是極其辛苦的。
  
在醫學院畢業之後,還要根據具體從事的領域做3~10年的住院醫,住院醫期間也非常辛苦,經常要加班和值夜班,且收入並不高。在住院醫之後,才能成為正式的醫生。
  
醫學院的學生在畢業之前會申請做住院醫的去向。在全美國所有醫學院學生的去向是同一天的同一時間公佈的,這一天就叫做「配對日」。
  
下午一點鐘,馬里蘭醫學院的學生們聚集在北美最古老的醫學教學樓—戴維奇館(Davidge Hall),他們的名字一個一個的被叫到,每個人都領到了一個信封,裡面裝著他們未來的去向。
  
南希‧倫茨說:「這真是一個很超現實的感覺,這個就是了,終於到了收穫果實的時候。」
  
對於倫茨來說,她的確走過了一段很不平凡的路。她今年已經38歲。16年前,她曾經就讀於哈佛醫學院,但只一年半就退了出來,因為她覺得她需要學習一些在醫學院裡學不到的東西。
  
倫茨在巴爾的摩做了一名小學教師。而十年以後,她突然覺得有些煩躁。在她33歲那年,一位朋友對她說她應該給自己一份禮物—去讀一讀醫學院的網站。這樣她漸漸的又有了就讀醫學院的想法。
  
但她也為此付出巨大。她在醫學院二年級時生下了女兒,有好幾個星期她都只能在餵奶時間的空隙抽時間到網站上看講義。
  
不過倫茨也說,由於已經做過老師和母親,她對於怎樣接觸病人比其他的學生更另有一分感覺。
  
她兩歲大的女兒幫助媽媽打開了那個信封,她如願的獲得了自己的第一志願,住院醫期間在杜克大學醫院裡做內科醫生。
  
霍普金斯醫學院的亞裔學生劉大衛(David Liu)也有類似的經歷。
  
劉大衛從小在洛杉磯長大,他的父親也是一名外科醫生,工作很辛苦,每天早起晚歸。因此劉大衛一直對當醫生沒有什麼興趣。他最終就讀於斯坦福大學,畢業後在亞馬遜(Amazon)找到了一份很好的軟件設計工作。
  
然而在工作了7年之中,他時常問自己:「我真正想做的工作是一份能夠有益於別人的工作,而我現在每天只是把網站設計的越來越好,這對於別人真的有很大的幫助嗎?」最終他決定放棄舒適的工作,就讀醫學院。
  
當他把這個想法告訴父親和放射線醫生的哥哥時,他們都認為他一定是瘋掉了:「你有一份很好的工作啊!」他們說。
  
而且由於他在大學裡沒有讀任何相關方面的課程,在報考醫學院之前他必須要完成一些需要的預備課程。他申請了26所醫學院,因為他不清楚到底醫學院對他這種情況會有什麼樣的想法。
  
如今他已經33歲,四年下來,頭上已有了少許白髮。偶爾他也曾問自己,放棄舒適的生活來追求自己的理想到底值不值得。
  
但也正是在醫學院裡,他與現在的未婚妻相識。「而且我在這裡遇到的每一個人對自己所做的事情都是那麼的熱情和投入,我感到在這樣的一群人中,一直在被推著前進,也朝他們的標準而努力,所以我想,這一定是一個正確的選擇了。」
  
當他打開信封時,他很開心的看到自己也拿到了第一志願,留在霍普金斯醫學院的附屬醫院。劉大衛笑著說:「我感到一下子鬆了一口氣,因為我的未婚妻還沒有畢業呢。」

相關新聞
無情艾利斯襲擊實驗室 貝勒醫學院起訴保險公司
醫學院的學生服務社區 中華會館義診檢查
港大醫學院院長﹕年輕醫生北上展所長
73歲老翁二度報考南京醫學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