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防塑毒 台學者籲擴大源頭管制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1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10日電)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正條文今天三讀通過,加重黑心食品的罰鍰與刑度,業界與學者認為,食品業者不能再對原料裝傻裝糊塗,政府該重新管理食品添加物與化學物質。

台灣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陳陸宏指出,塑化劑風暴促使這次修法,推動食品生產及添加物履歷制度,食品業者追蹤到巴西的咖啡、古巴的糖等最源頭的原料,或許執行困難,但是往上游、下游各追溯2層的來龍去脈,並不難。

許多業者聲稱是塑化劑的受害者,陳陸宏說,如果每個業者都能掌握上下游各2層,最後形成供應鏈網路,怎麼追不到源頭?如果業者採購原料卻不去了解供應商的工廠,事後聲稱無辜,那就是在裝傻、裝糊塗。

台灣風險分析學會理事長、台大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教授詹長權指出,食品衛生管理法是針對17類大約6000種食品添加物,例如防腐劑、抗氧化劑、乳化劑、膨脹劑,採取正面表列管理;然而,與先進國家相較,失於寬鬆。

詹長權舉例說明,日本禁止使用的己二烯酸鈉,在台灣可用於肉製品、醃製蔬菜等加工食物;衛生署以往食品稽查都集在防腐劑上,很多食品添加物根本沒驗,此時該重新檢討食品添加物的使用情形,評估對人體的影響。

台大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教授吳焜裕說,食品衛生與化學物管理分屬於行政院衛生署與環境保護署,兩單位各行其是,結果化學物質跑到食品內,引發三聚氰胺、塑化劑等事件,沒有人知道下一次會是哪一種化學物質污染食品。

吳焜裕說,食品原料、食品添加物,還要納入化學物質,甚至動物用藥、動物飼料、輻射物質,都在食品源頭管理的環節內,但是政府機關多頭馬車,且畫地自限於數百種毒性化學物;若再不改變源頭管理思維,未來仍可能重演塑化劑風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