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評論

李曉陽:也來談談「瓦良格」

【大紀元2011年08月15日訊】近日,曾被網友戲言的「化腐朽為神奇只需刷兩遍油漆」的「瓦良格」號終於正式下水試航了,雖說是未使用自身動力而用拖船拖著去試航,也著實吸引了不少目光。

在諸多消息中,看到美國《時代》雜誌一篇題為「不平靜的海洋:為甚麼中國海軍讓亞洲國家感到精神緊張」的報導甚是獨特,報導竟如此開頭:「上一次一度被稱作『瓦良格』號的航母引起如此之多的關注,是因為人們擔心它會沉沒。」而《亞洲時代》更是直言「中國第一艘航母在技術上很低下,對其水手的威脅要大於對其他國家的威脅。」——且不知道,現在大家如此關注「瓦良格」號,是否是擔心這架「老爺船」被「紅朝」的技術改造後,會否發生海上「追尾」。

而引起筆者關注這架「老爺船」消息的直接原因,卻是因為在網絡上看到一些軍事迷將「瓦良格」與當年的「漢陽造」、「中正式」相類比的文章,雖說其中有些觀點不敢苟同,但仍是覺得有些深意可捉摸。同樣是仿造(改造)的武器,「漢陽造」、「中正式」能夠令人傳唱至今,恐怕不是因為其本身的性能如何卓越,而是因為其曾經擔負的歷史責任使然。而如今的「瓦良格」擔負的卻是怎樣的責任呢?

有很多國人熱議於軍事的強大會如何令我「華夏崛起」,卻殊不知,就是打「紅朝」建政之後,歷次的國土談判中被割讓出的國土,又有哪一寸是因為武力的原因造成的呢?一水相隔的「中華民國」若是論軍事之力,當遠不如「紅朝」,然而國民出境,卻有百多國家免於簽證,而我「紅朝國民」不但外國不敢隨便放簽,便是自家「紅朝」亦拿著那一紙之憑制約著諸多百姓。人類的歷史已經遠遠走過了靠武力欺凌弱小、擴張領地的時代,仍然迷信於靠武力、武器去揚眉吐氣,實在是落後於時代了。

另外看到報導稱在台灣11日開幕的「2011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上,展出了台灣自製的雄三導彈,展示區的背板印製「航母殺手」字樣,似乎是直對著「紅朝瓦良格」而來,不知是為了穩定島內民心還是作為武器的賣點。不過依筆者愚見,無論那東西是否真的如宣傳所言能輕易打掉航母,都不是「紅朝瓦良格」最致命的剋星。「紅朝」也好、「紅朝瓦良格」也好,最大的剋星恐怕不是實際的武器,而是被「紅朝」遠拒於國門之外的「民主浪潮」。於是,又想到了前幾天看過的一則花邊新聞,講很多台灣導遊反映很多陸客為了看新聞台的政論節目,拒絕和導遊外出。

雖說筆者於軍事不是內行,但亦深知於一國而言,「民心」方是最佳的武器。民心所向,便是落後於時代的「漢陽造」、「中正式」亦能使我民族不亡;可若如今日「紅朝」這般,怨聲載道、民心向背,便是再多幾艘「瓦良格」,又能如何令我華夏國泰民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