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陽:寒門何以難出貴子

李曉陽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8月13日訊】「做了15年老師我想告訴大家,這個時代寒門再難出貴子!寒門學子輸在了教育起跑線上。」 近日,一名教師在網上發帖稱,現在成績好的孩子越來越偏向富裕家庭,在網上引起熱議。

粗略想來,80年代以至90年代初期,「寒門出貴子」仍然是社會上常常流傳的口頭禪,然而不過20年的時間,卻變成了「寒門難出貴子」,造成這種轉變的原因是甚麼?估計隨便在街上拉過一位學生家長來,都能羅列出幾條原因來:校園內公立教師責任心下降、正規教育水平的下降、社會大環境自費教育環境的大幅度上升等等吧,概言之,基礎教育環境走入了「市場經濟」。於是貧寒家庭以至工薪家庭子女校園內學不好甚至說是學不到,家長又掙扎在溫飽線上即保證不了家庭教育、更保障不起「高消費」式的「課外市場經濟教育」。於是乎,雖是大學不斷擴招,然大學畢業生的學業水平卻不見提高,甚至仍然出現「寒門難出貴子」的窘況。

如果按照「中國式思維」來看這些現象,家庭條件不好、居住地教育環境不佳似乎怨不得別人,「寒門難出貴子」似乎又要歸罪於社會發展過程的必然性去了。然而,筆者非常有幸的看到了南方週末一篇文章《讓出身不再決定命運——美國教育平權運動40年》,講述了美國自80年代末面對同樣的社會問題,由美國各界社會精英共同推動的「美國援教」、「特許學校體系KIPP」以至後來布什在2002年簽署的《不讓一個兒童掉隊法》要求各州政府追蹤每一個孩子的閱讀、科學與數學成績,確保在2014年之前達到熟練水平,「沒有一個人掉隊」;而奧巴馬上任後,乾脆將聯邦政府對於特許學校的撥款增加了一倍。

相對美國社會「精英階層」的「不讓出身決定命運」,不斷捨棄「精英階層利益」去推動整體社會進步的舉措,卻不得不心寒的想到年初那位政協委員「農村孩子不要讀大學」的提議。這便是兩個不同社會「精英階層」的不同表現嗎?

當然,筆者亦承認,如那政協委員一樣的人士,即便是在「紅朝」境內亦是招來罵聲一片。然而我們又不得不無奈的看到,恰恰是如此人等正在主導著這片土地的一切事務走向,而那一片義憤填膺的聲聲吶喊雖是佔了聲勢之優卻難得實踐之勢。再看一看德國小伙盧安克中國山區支教10年卻被問責是否有教育資質、感動十幾億人的支教老人白禮芳卻永遠感動不了「殃視」。西方電影《蜘蛛俠》裡那句經典台詞「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似乎翻譯成中文以後卻只能令「能力不是很大」的國人聽到、看到,而真正有能力去推動、去促成改變的「精英」們,卻在費力的為自己盡責、為自己在「紅朝」內的既得利益盡責。

不過也好,千百年的歷史已經足以明證,無論是那所謂的「精英」還是由其構成的今日「紅朝」建築,當其拋棄了應盡的職責時,亦是將自己從歷史長河中拋棄於外的開始。

相關新聞
李曉陽:「預言失效」可笑嗎?
李曉陽:我們離真正的體育精神有多遠
李曉陽:從紅朝的空前「不和諧」說起
李曉陽:我們應該學點甚麼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