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敏:從媒體竊聽風暴說起

陳思敏

【大紀元2011年08月08日訊】由默多克的《新聞集團》所引燃的媒體道德淪喪,並未隨《世界新聞報》停刊而火勢暫緩,反而愈演愈烈,向英國其它媒體延燒,如《每日鏡報》,甚至是當初追擊此案不遺餘力的英國《衛報》。

日前被點名的CNN節目《PiersMorganTonight》主持人摩根(PiersMorgan),據傳在任職《每日鏡報》總編期間,涉嫌竊聽前《披頭四》成員保羅麥卡尼和前妻米爾斯的電話。而《衛報》助理總編大衛‧利(DavidLeigh),於2006年的一篇文章意外自爆:「我多年來都是使用這些有問題的方式獲取內幕。」

原以為只是個別媒體的自甘墮落,但在《世界新聞報》前編輯保羅麥克馬倫暗示說:「電話竊聽並非難事,我們做過,而其他人也沒有理由不去做。」等於間接證實英國的媒體,在訊息獲取手段上可能集體沉淪。

在市場與利潤極大化的變異下,媒體歪曲成商品,以負面傳播增加銷量;新聞寄生成快感,撩撥人心的情色慾望。於是不擇手段得來的腥羶色獨家,在頭條上驚聲尖叫著:「最醒目的畫面是裸體加屍體」,「最刺激的內容是醜聞加緋聞」。

於是,新聞真相、資訊深度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八卦峰峰相連滿版面,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嗜血報導。

而讀者邊罵也邊看,期待下期更精彩;而學者為豐厚稿酬,文章放在裸女旁邊也可以;而企業廠商投注大量廣告,以換取不被跟拍爆料的協議;有政府官員給予政策服務,以交易不刊登為封面主角;有政治人物願意在血淋淋的照片下刊出專訪,以爭取更多民眾的注目;有女星配合犧牲色相,以爭取曝光知名度……。

而你、我、他的無所謂、沒關係,推波助瀾此股「假公義之名、行偷窺揭密」的歪風。而媒體藉由操弄人性陰暗面,創造集團的巨大財富,背棄了專業道德,稀釋了社會責任,解放了企業良知。

而當走火入魔的探人隱私,對象不再是王室成員、政商名流、演藝明星等公眾人物,而是普羅大眾也成為八卦頭條,自家臥室、浴室也成了新聞圖片,與他人通訊往來,也一字不漏的入了第三者的耳朵。而這徹底觸犯眾怒,踐踏了人們守護的倫理底線,也代表大眾心中仍保有良善不滅的一把尺。

媒體是社會強有力的監督力量,如果新聞工作違逆了媒體天職,為了追求利益而屈從於八卦市場的無所不用其極,也就失去任何存在的理由,最終將自作自受遭到反噬。

而《世界新聞報》以卑劣行徑賺得發行量的同時終究難逃一死,但沒有人為它的打烊歡欣鼓舞,因為這是慘遭撕票的少女、戰場陣亡的士兵、地鐵遇害的市民……等普羅大眾的生命及其家人的悲哀所換來,而遲來的正義非正義。

媒體與政商名流互為因果的豢養關係:「讓你名利雙收,也讓你身敗名裂」;而讓讀者上癮的暴力餵食,以病態的八卦麻醉你的靈性,用瘋狂的獨家擺佈你的心智,放煽情的圖片滿足你的妄念,則是默多克的陰魂不散。

而謀殺媒體道德、玩弄公眾正義的默多克,在聽證會上「此生最卑微的一天」,卻是「媒體史上最骯髒的一頁」,這樣的教訓足以讓媒體界深深自省,不要在道德淪喪之路越滑越遠。

相關新聞
傳旗下媒體非法竊聽 梅鐸5千萬和解
竊聽案鬧大 英首相誓改革媒體
英竊聽風暴 三黨阻媒體大亨併購案
竊聽效應 澳擬檢討媒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