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鮪類絕種危機 籲台灣響應減少捕撈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8月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9日電)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高于棻表示,全球6成鮪魚供應來自中西太平洋,當中4種鮪類有3種過度捕撈,再捕會絕種,台灣近10年漁船總噸位增近8千噸,呼籲響應國際減50%捕撈量。

綠色和平台北辦公室今天舉行「政府發展永續漁業,僅空談無行動」記者會。

高于棻在會中表示,綠色和平經過數個月調查發現,漁業署從2002年至2010年,共投入新台幣116億8593萬餘元經費在遠洋漁業上,當中近75%用在增加遠洋漁業產能,約86億元;反之,用在漁業資源管理的經費2.8億元,約占2.42%,占比不到3%。

綠色和平並發現,增加遠洋漁業決算金額內容,包含燃油補貼40億多元,為最大宗;其他還有獎勵遠洋漁業作業計畫、獎勵國人上船工作、休漁補貼、漁業開發、減船與收購計畫等。

她並說,「海洋資源枯竭是不爭的事實,而中西太平洋供應全球60%鮪魚,但當中4種鮪類資源已有3種被自然保育聯盟列入紅皮書中。」

她進一步說,這意味已是過度捕撈物種,持續開發將導致絕種危機。

上述4種為大目鮪、黃鰭鮪、長鰭鮪及正鰹,前3種再捕,有絕種危機。

她說,全球漁獲量中,台灣就占10%,是漁業大國,其中台灣遠洋漁業年產值約400億元,當中更有90%來自鮪魚業,並有30%船隊數量集中在中西太平洋。

她進一步說明,綠色和平審查預算發現,台灣從2002到2010年看似減少中西太平洋漁船(含減船或報廢)140艘,實際上卻增加7913噸數,與國際呼籲此海域要減少50%捕撈量背道而馳。

她強調,綠色和平呼籲作為世界第六大遠洋漁業強權的台灣,應將目光放遠,中西太平洋已有3種鮪類列在紅皮書中,意味既有的保育措施,包含圍網船關閉兩處袋狀公海、部分時間禁用人工集魚器等,已不足以挽救面臨枯竭的漁業資源,台灣應響應國際減少50%捕撈量的目標,減少捕撈,讓魚群有機會復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