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豐濱臨海水梯田 再飄稻香

人氣: 1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1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19日電)花蓮豐濱鄉全球罕見臨海水梯田,因沒水灌溉而休耕30年。原民舒米‧如妮奔走4年,在林務局相助、原民胼手胝足施工修復水路後,10幾公頃田終於再飄稻香與大葉田香。

為了生態保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保育組組長管立豪、技正林華慶近年來四處奔走,希望透過水梯田復耕,推動生態與文化的復育,合計推動三案。

在新北市金山區八煙水梯田放水、新北市貢寮百年梯田復耕案之後,花蓮豐濱港口部落案也同樣有著百年歷史,而且這裡的水梯田為阿美族部落所有,其連著海景的景緻並全球罕見,最終得以促成休耕30年臨海梯田的復耕,這與奔走4年多的原民舒米‧如妮關係密切。

舒米17歲時,與所有原住民年輕人面臨一樣的問題,父母總覺得種田太苦,逼年輕人離鄉發展;34歲左右,舒米帶著高中畢業的兒子返鄉,她總是憶起小時候所見整個港口部落海田相連的美麗景緻;不過,大約4年前,海岸線一棟棟民宿落成;這片土地30年前,因為缺水休耕,而幾年前開始被外人買去蓋民宿經營。

舒米設法得知缺水原由,起因於30年前一位鄉長,認為當地並不缺水,卻要繳水路管理費,故停繳、脫離農田水利會所致;同時,她也發現,當地原民一直想復耕,卻得不到任何管道的幫助。

舒米於是開始四處奔走,到了2年前,她與林華慶認識一位友人,為雙邊做了關鍵性的聯繫,港口部落終於得到水路修復經費的補助。林華慶說,約計新台幣500多萬元的補助款,協助1400多公尺水路的修復。

舒米說,整個工程由原住民農夫胼手胝足施作,從2010年10月動工,截至今年元月14日通水,水流暢通那一刻,「每個人都開心的哭了!然後就是唱歌歡慶!我則是躲起來哭的那種人…。」

這辛苦的過程,全由不曾在部落長大、也沒學過影像拍攝的兒子王亞梵紀錄下來,動人的影像,令人難以相信出自沒接受過專業訓練的人所完成,這也證明原民血液中,天生藝術家基因的根深蒂固。

原本往返部落與都市的王亞梵在這個過程中,逐漸認同了原民部落文化,也接受了4年一期,合計8期的原民成長培訓中的前3期,他可以通過數百公尺海泳考驗,也能在山上不懼黑夜生存。經過這些考驗,黝黑變壯的王亞梵靦腆的說,「我覺得我的母親很偉大!」

舒米的返鄉,不僅讓親子關係緊實了,她還說服了68個農戶,同意採林務局提供補助款所提出的「不用農藥」自然生態農法。她說,就常晚上帶著辣辣的水(小米酒)、可以嚼的食物(烤飛魚),跟老人家搏感情,並問,「誰說沒用藥就不能種?再上一代也沒用過藥,不是嗎?」終於,大家都願意試了。

在這個臨海水梯田復育案中,最大特色就是原民文化,除了「海稻一號」水稻的栽種,舒米說,還有當地阿美族過往才有種植的輪繖草、大葉田香的復耕,前者可以用來編草蓆、包包、座墊等,大葉田香則是香草植物,可入菜、可做茶,且有農藥長不出;田裡也會有「達魯岸」(原住民農舍)興建,展出各種原住民農產、手工品。

舒米強調,其中已有一分半的地,種出390公斤的海稻一號米了,他們還會種輪繖草與大葉田香,田裡並有原民藝術家的雕刻、裝置藝術,加上生態旅遊、部落文化,豐濱港口部落的阿美族要走出自己的康莊大道。


花蓮豐濱全球罕見臨海水梯田因沒有而休耕30年,2011 年元月14日水路修通,幕後功臣舒米‧如妮說,已有第一批「海稻一號」收成,未來還要復耕大葉田香、輪繖草。(中央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