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走私猖獗 大閘蟹養殖業者嘆氣

【大紀元9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嘉泰花蓮縣23日電)花蓮縣壽豐鄉的大閘蟹養殖業者辛苦培育大閘蟹,蟹苗存活率原本就偏低,又遇上大陸非法走私進口貨的打擊,養殖業者大嘆生意難做,希望政府查緝走私協助蟹農解決問題。

花蓮縣有12家大閘蟹養殖戶,散布在新城鄉、壽豐鄉、鳳林鎮、光復鄉、瑞穗鄉、富里鄉、玉里鎮、豐濱鄉等地,總計約養殖30萬隻大閘蟹,不過各業者的養殖規模都不太大,其中以壽豐鄉是花蓮大閘蟹的主要養殖基地。

壽豐鄉當地約有5家業者從事大閘蟹養殖,總面積約有8公頃,養殖數量約12萬隻,大閘蟹養殖可說是花蓮近年來新興的養殖事業。

養殖約4.5萬隻大閘蟹的業者魏文福表示,台灣因寸土寸金,所以養殖規模不夠大,導致養殖密度偏高,且蟹苗存活率相當低,因此養殖成本相對較高,但因採取不施放抗生素和生長激素的作法,再加上經過嚴格的藥物檢驗,品質有保證。

魏文福指出,花蓮養殖的大閘蟹存活率約在1成至3成,每隻約養至4兩重時出貨,1斤4隻約賣新台幣1800元至2000元,但大陸非法走私的進口大閘蟹價格卻比本地還低3成至5成,本地大閘蟹完全不是走私貨的對手。

「本地大閘蟹等於是虧本賣給餐廳,卻還被嫌太貴」,魏文福說,本地養殖業者投入大筆資金,辛辛苦苦培育出品質有保證的大閘蟹,卻被不需關稅、未經檢驗的大陸非法走私貨打得抬不起頭。

在壽豐鄉養殖大閘蟹的業者蕭雪珍嘆氣說,「每年本地大閘蟹到了可以收成出貨時,大陸走私進口貨就來亂,再這樣下去,根本就做不下去了」。

魏文福表示,許多大陸非法走私進口的大閘蟹,產地根本不是陽澄湖,這些走私貨的來路不明,且因未經藥物殘留檢驗,已成為衛生安全的嚴重隱憂,希望政府單位能查緝防堵走私,如果同意進口,也應比照本地的檢驗標準和程序,以維護消費者的食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