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消息

華郵評論:中國衰退將衝擊全球

【大紀元2012年01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報導)《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羅伯特‧薩繆爾森(Robert J. Samuelson)近日撰文《中國經濟衰退即將來臨》指出,中共的政策,特別是匯率貶值的政策,讓它在全球市場上擁有一個扭曲的利益。這讓美國、歐州和發展中國家喪失了無數的就業機會。

薩氏說,中國經濟若突然衰退,負面的餘波將蔓延至國境之外。首先,貿易將首當其衝,因為中共為了本身的就業機會,可能會強化保護主義。其次,如果中國過剩的鋼鐵等商品傾銷國際市場,全球各地的價格與產量也可能大幅滑落。

對此,彼得森研究所經濟學家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 Lardy)提出三點警告。第一,歐洲的衰退已造成中國貿易不振,因歐洲購買了中國1/5的出口。第二,中國房市已出現泡沫的跡象,目前正在洩氣。最後,中共當局要佈署一個2008~09年金融危機期間的刺激政策很困難。中國的政府公債佔GDP的比重,已由2007年的26%,增加到2010年的43%。

儘管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認為中國會軟著陸(GDP仍有8~8.5%),但作者引述日本野村證券「1/3的機率會硬著陸」(GDP降到5%以下)的看法予以反駁。

對許多美國民眾來說,美國每年GDP增長2%就很棒了。但對於中國來說,5%的經濟成長可能造成失業率升高與社會不安,這樣的GDP水準如同美國在2007~09年衰退期間的表現。

薩氏認為,中國房市將是決定硬著陸或軟著陸的關鍵因素。拉迪在其新書《維持全球金融風暴後的中國增長》中指出,中國房市投資太多,主要原因是中共的金融政策讓存款戶的報酬率太低(2004~2010年為實質負利率),而股市又被人為操縱,因此房地產成為銀行存款資金的唯一出路。

這導致了典型的投機泡沫。民眾買房,因為他們相信房價會上漲,而房價上漲又因為人們買房。2010年一份調查發現,18%的北京居民擁有2戶(含)以上的房產。同年另一份調查也發現,40%的購屋者都是投機客。拉迪在書中寫道,許多單位都是空屋,因為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的出租率都很低。

不幸的是,繁榮滋生蕭條。買家終會認清,高漲的房價是人為(虛假)需求的反映。其後,買盤降溫,價格下滑,新屋開工下降,並形成惡性循環。只要稍微供過於求,房價便大幅修正。若不修正,房市將崩盤。

薩氏認為,中國正面臨的房市泡沫破滅可能拖累經濟。拉迪根據歷史經驗指出,台灣的房地產投資曾一度高達GDP的4.3%,美國最近一次的高峰是佔GDP的6%。在中國,房市的刺激比消費增加對GDP的增長更有效,可去化40%的鋼鐵產能。此外,土地的出售也是地方政府一大稅收來源。這些都會因為房市的崩盤而被拖累。

拉迪還說,不管怎樣,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已達其極限。它太過倚賴透過操控匯率來刺激出口,而投資(包括房市的投資)也都有廉價的貸款利率作補貼。與此同時,中國的存款戶被超低的存款利率所懲罰,這大舉挫傷了他們的收入與消費支出。問題是,這次的全球衰退威脅到中國的出口,而房市的供過於求又威脅了中國的投資。

薩氏認為,除非中國能轉換到消費支出導向的經濟,否則中國經濟的增長將減緩。在這個情況下,中國若執意追求高增長,勢必會對其他國家採取更加掠奪性的出口策略。

(責任編輯:畢儒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