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

成語典故:死有餘辜

【釋義】意思是罪大惡極,即使叛處死刑,也償還不了他的深重罪孽。

【近義;反義】罪該萬死 罪大惡極;功德無量 功標青史

這個成語,出自《漢書.路溫舒傳》。西漢時的路溫舒,博覽群書,熟悉當時的律令,深知監獄裏的眾多不合理現象。

漢宣帝即位後,他總結經驗教訓,抨擊獄吏的罪惡,勸諫漢宣帝減輕刑罰,以仁義治天下。他寫成一道奏疏,名叫《尚德緩刑書》。裏面有這樣的話:「現在的獄吏,不分青紅皂白,一味的亂用刑罰。囚犯們在嚴刑拷打下,難以忍受,不得不亂編假口供。那些辦案的人,對此又從來不進行調查,怕上報時駁回,就胡亂羅織罪名,引人入罪。這樣一來,即使是像過去的皋陶那樣斷案公正的人聽了,也會認為罪犯死有餘辜。希望陛下集思廣益,以德義為本,減輕刑罰。」

漢宣帝看了這道奏疏,覺得很有道理,就採納了路溫舒的建議。一天,他召集了大臣們說:「一個人犯了罪,讓他受罰得到教訓,以後好好做人。可現在懲辦犯人時,在犯人臉上刺字,毀壞肢體。刺了字,褪不去;毀了肢體,長不出。這樣的刑罰,怎麼能勸人為善呢?我看這肉刑應予廢除。」

皇上一言九鼎,從此肉刑被廢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