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人物

保護生態 楊娉育樂當柴山通

【大紀元11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王淑芬高雄11日電)「春末初夏是賞魔芋的季節」、「迎風擺盪的藤蔓就像猿尾」。楊娉育投入護柴山的行列十餘年,對柴山的景物如數家珍,儼然是個柴山通。

占地約1200公頃的柴山是高雄人喜歡的休憩區,也是鍛鍊體力、親近大自然的地方,保守估計1年約有千萬人次爬山,主要是柴山位在市中心區,臨西子灣,登高還可欣賞高雄港的景緻,讓人流連不已。

登山除了鍛鍊體力,有一群人是了解山野生態,倡議山林保護的工作,這群熱心的志工非柴山會莫屬。

志工楊娉育是法律人,在德國攻讀法學碩士,見識到歐陸民族對環境生態保護的用心,返國後,她一頭栽進環保工作,因為愛爬山也投身柴山保護議題,成為柴山志工。

十餘年來,摸透了柴山步道與景物,也了解山林生態,參與柴山生態教室的教學與教作課程,引領學童認識大自然與山林之美,還透過實做堆肥、無患子清潔用品,訓練環保尖兵。

「無痕山林」的概念是現代人保護地球的入門。楊娉育說,爬山的民眾將食物帶上山卻將垃圾瓶罐棄置在山野間,造成生態浩劫,更不滿遊客干擾獼猴,造成人猴關係緊張。

她說,爬柴山不是要去逗獼猴,而是在品味發掘山林之美。她說,初夏賞魔芋是柴山的盛事、找尋猿尾藤觀察藤蔓擺盪、果實盤旋而下都是有趣的事;尤其猿尾藤綻放朵朵的黃心白花,更是蜂湧追逐的蜜源。

探究柴山之美,楊娉育有說不完道不盡的故事,所以透過柴山生態教室計劃性的傳達給民眾,希望點點滴滴的生態保育觀念,喚起更多愛柴山、護柴山的意識。

認識柴山、品味柴山已是楊娉育生活的一部分;因為對柴山充滿濃厚的情感,不忍外來入侵植物掠奪原生物種的地盤,柴山會發起了多次清除行動,排除黃金葛、吊竹草、合果芋等,還要晨昏觀測記錄環境變化,用意都在讓柴山永續。

「柴山是高雄人共同的瑰寶與資產」,楊娉育說,用公益的概念誘發更多人關心參與,才能讓山林更蒼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