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萬象

城市無序擴張吞噬中國原有街巷和社區生活

【大紀元2012年11月15日訊】(自由亞洲電台)有美國建築師表示,中國城市的無秩序擴張吞噬了原有街巷和社區。他建議,中國城市規劃不可過份依賴汽車,而是要需要更多的依賴公共交通。

海外「中外對話」網站前不久發表與美國建築師彼得-卡爾索普有關中國城市發展現狀的對話。卡爾索普是美國一家從事城市規劃設計公司的創始人。他說,在美國,85%的人出行依賴小汽車。這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使中產階級無力償付抵押貸款,同時又帶來巨大的環境成本,造成空氣污染、能源缺乏等問題。其社會成本是,汽車使人與人的互動較少,而這些問題也開始在中國出現。這種把人分隔開來的超級街區的大量出現,意味著人們對汽車的嚴重依賴。他認為,把「美國夢」移植到中國是不適合的,因為中國人喜歡在街道上消磨時光,街巷生活傳統是中國人幸福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北京的民間環保組織「綠色北京」負責人溫欣洲表示,中國多年來大搞城市擴建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和對老百姓財產權益等所造成的侵害,使很多人開始意識到這種做法不能持續:

「我覺得他的這種說法還是符合目前的現實。也就是說,很多地方提倡發展城市生活,但在這過程中又沒有注意到如何綜合地考慮城市擴張對環境可能帶來的壓力等。這過程當中規劃方面也是不太科學的。就拿北京來說,過去確實是盲目地擴張,像五環、六環、一直都是以一個中心往外擴張。但我覺得政府現在也慢慢地開始注意到這些方面的問題。我覺得這也是個過程吧。」

城市規劃專家卡爾索普表示,目前,中國人已認識到,街道上的汽車不能再增加了。在北京,由於不能建設足夠的道路,政府已經通過配額限制新購汽車數量。作為一個城市設計師,卡爾索普認為,城市應該是既可讓汽車暢通無阻,又可供人步行、騎自行車和乘公交車的場所。一個人口密度很高的城市不可能靠私人汽車來運轉。因此,中國依靠小汽車的發展之路是不會成功的。

旅美中國學者謝選駿指出,其實在中國的北京等大城市,早就出現汽車過多的問題,中國政府也知道:

「中國政府早就知道這個問題了。在北京20年前就出現了一個奇觀,它發一種許可證,就是說,今天是單號車牌上路,明天是雙號車牌上路。你買了一輛車還不能每天都開出去,只能在某些特定的日子開出去,這樣來分解汽車的流量。這樣,人們就說了,這是對社會資源的一種極大浪費。早知道這樣,為什麼不少發一些車牌呢?但它不能少發。少發的話就少銷售汽車,就少拿車牌費。實際上中國在前一些年是有意的去阻止公共交通的發展, 因為他們要把中國的私家車行業推動起來, 要推動消費。中國實際上是不適合發展這麼多私家車的。中國現在是按照美國模式來發展私家車的,去年的汽車銷售已經超過美國了。但是,中國的人均佔地面積只有美國的大概只有美國的五分之一。」

卡爾索普還表示,他不明白為什麼中國喜歡複製長安街。這條東西橫貫北京的、有8到10車道寬的大街雖然是舉行閱兵的理想場所,但對行人來說,步行橫穿長安街簡直就是在挑戰死亡。而具有極大諷刺意味的是,儘管長安街車道很多,它仍然還是經常出現堵車現象。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台記者希望的採訪報道。

(責任編輯: 曉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