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新聞

風災後華埠生意慘淡 盼感恩節好轉

【大紀元2012年11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下週四(11月22日)就是商家和消費者都期待的感恩節,往年從進入11月份到12月底的聖誕節,都是華埠小商家們的生意旺季,但是超強颶風的後遺症,使華埠的經營突轉急下,面臨比911更嚴重的危機。

10月29日颶風桑迪之後,曼哈頓華埠中心的勿街整條街停電停水,電話也打不出去,每家每戶整整關了6天門,開門營業的商家至今10天來,每日冷冷清清鮮有人光顧。

遊客進不來,雪上加霜

在勿街中華公所旁邊開店做遊客生意的劉女士11月15日無奈告訴記者:「今天一天的生意才200元,昨天180元,前天80元,正常我每天要做1200元生意才能賺回整個店的租金、人工、地稅(成本),我自己還沒算,白做。」

「我們(很多)都是賣紀念品的,都是小生意來的,不是大生意,巴士不讓進不讓停(唐人街),油費又貴,汽車單雙號加油要排隊,遊客進不來,雪上加霜,我們生意就完蛋了,真的很難,人都想哭了,眼淚往裡邊流。」

華埠中心勿街上的禮品店門庭冷落。(攝影:蔡溶/大紀元)


劉女士無奈嘆息說,現在每天都在煎熬,不知道何時是頭,「(未來)怎麼生活我都不知道,每天都損失錢,根本拿不出來錢給工人,我也很為難,也有想過把店關了,做不下去了……我也盼政府能出臺政策幫到我們。」

「最旺的勿街都沒有遊客,我們就更沒有遊客了。」華埠擺也街(bayard street)一位小禮品店主黃先生說,按規律每年進入11月份後,店主們就應該忙碌起來,但是現在街上只有零散的遊客,比以往少了80%。

「911以後都還有一些生意做,不像這次,自從停電到現在十幾天都沒有生意,這是天災,我們勤勞(工作)也無濟於事。」

希望感恩節能帶來生意

在唐人街開「老正川」和「老正興」兩家餐館的老闆娘朱太太說,政府目前對商家只提供有限的貸款,「他要你房租抵押,看你的報稅記錄,最高給幾千元,根本沒有用。現在房租都付不出,因為唐人街是帝國區,房租太貴,沒有生意怎麼交租。」

在唐人街開「老正川」和「老正興」兩家餐館的老闆娘朱太太,希望政府有針對唐人街餐館的補助。(攝影:蔡溶/大紀元)


朱太太說停電一個禮拜後,她把壞掉的食物丟掉了一卡車,一直忙到凌晨3點,「不管好壞全部丟掉,我們也要考慮客人的食品安全,重新買新的,次日一大早開門,卻沒有生意,人家不敢來吃」。

另外兩個原因是汽油荒和華爾街受災嚴重,也影響到餐館生意,「問題是沒有油,客人自己上班都有問題,不可能開車過來吃飯。我這家店(老正川)做老客人中國人的還有一點生意,另外一家(老正興)做老外生意的,本來週四從華爾街過來吃飯的應該很多人,但是那邊很多銀行上不了班,還有做遊客生意的,影響就很大。」

朱太太希望政府有針對唐人街餐館的補助,而不是貸款,「員工沒有收入,是不是先發300元也好。」她的員工麥先生說,現在生意清淡,他的收入只有以前的一半甚至1/3,現在能堅持就堅持,希望下週感恩節到來能生意轉好。

颶風加重了華埠的經濟低迷

美東聯成公所顧問趙文笙表示,現在政府的整個補償計畫沒法和911相比,「因為911的災區沒有這麼大,政府可以應付,現在這是整個紐約這麼大的災區,這麼多房子的賠償。911賠償不能和今天颶風相比,差的太遠了。」

美東聯成公所顧問趙文笙認為,華埠的經濟低迷從911開始到現在,「其實這是一路下來的問題,風災是加重了這個問題,就是先天的條件不足。」(攝影:蔡溶/大紀元)


趙文笙認為,華埠的經濟低迷從911開始到現在,「其實這是一路下來的問題,風災是加重了這個問題,就是先天的條件不足:沒有景點,停車位缺乏,因此911後華人湧入布碌崙和法拉盛購物吃飯。而華埠卻需要給幾十元停車費,生意日趨流失。」對於社區委員會日前關於設立大巴停靠站站點地址的討論,趙文笙表示支持,雖然部分社區擔心安全和空氣問題,他認為為了社區的生意就不能不有所失。

(責任編輯:索妮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