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政治

外媒:習近平和李克強上台 將把中國帶向何方?

【大紀元2012年11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中共十八大在即,外媒紛紛聚焦中國新領導人如何產生,以及即將上台的習近平和李克強新政將把中國帶向何方?CNN認為,習近平需要成為自己階級的叛徒;《華盛頓郵報》則預測,中國下個十年將更加動盪和不可預測。

中共領導人「神秘」產生

《華盛頓郵報》11月5日發表題為《中共新領導人將把中國帶向何方?》的社論說,在美國人投票兩天之後,一個非常不同的政治過程將在中國展開。結局已經在五年前就知道:習近平將成為共產黨總書記,而李克強將被「選舉為」他的副手。

至於這兩人是怎樣,以及為甚麼被選中,外界不得而知。他們的政治傾向性和對中國未來的計劃也是一個謎。不清楚誰將進入常委跟他們合作,甚至常委多少人都不知道。

中國現狀不能再持續

報導說,唯一知道的是他們繼承的這個政治制度面臨日益增加的壓力。許多共產黨精英圈內的人,更不用說這個國家迅速增長的中產階級,都認為現狀不可持續。在胡、溫領導下,經濟規模翻兩番,中國成為全球強國,但是毛澤東設立的斯大林式的結構仍然基本上沒有改變。

即使溫家寶似乎也認為這是站不住腳的。「沒有成功的政治結構改革,中國社會出現的新問題將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他今年說。

「新問題」是多方面的:民眾抗議,大多數是在農村地區;在城市,自發的抗議活動阻止了化工廠的擴建。儘管北京擁有世界最大審查機構,當今還是無法控制互聯網上蓬勃發展的自由表達,包括推特和新浪微博,後者有三億帳號。

中國下個十年更動盪和不可預測

報導說,中國改革派不期待這個國家一夜之間實現民主。但是新領導層終於可以開始現代化這個制度。他們可以允許地方建立獨立的社會團體和非政府組織,最終讓他們參與地方人大選舉。威脅到窒息經濟的腐敗,如果允許新聞媒體和社交媒體更加自由,可能將受到更好的控制。資源可以從浪費的基礎設施投資轉向消費者和服務行業。

習近平沒有表示是否他將贊成這樣的改革。一些西方報導暗示,他可能傾向於自由思想,而其他人猜測他跟中共軍方關係密切,可能將選擇民族主義,而跟外界發生衝突,包括美國。

報導認為,不論哪種情況,中國的下一個十年將更加動盪和不可預測。不管是誰贏得週二的美國總統大選,都控制不了太多中國的進程;但是他將有機會輕輕推動習近平走向民主變革的方向。

CNN: 習近平需要成為自己階級的叛徒

CNN電視台11月6日報導說,中國正踩著許多斷層線:擴大的貧富差距,從污染到土地強徵等所有問題導致的動盪增加,經濟放緩。

對於中國觀察者而言,習近平將需要成為他自己階級的叛徒,如果他想要成功的話。批評者說,共產黨和中共高層已經跟人民失去聯繫,並面臨合法性危機。但是其他人警告,盼望習近平作出徹底改變不現實,畢竟他是共產黨的兒子。

「他跟其他人的共識是,保持共產黨作為唯一執政黨。任何所謂的自由必須以一黨獨裁的存活為條件。」歷史學家章立凡說。

習近平面對「內外交困」局面

中國發生的事情不再僅僅影響中國。在一個深陷經濟危機的世界,中國是一個增長引擎。隨著中國經濟放緩,警鈴大作。

中國也在亞洲地區劍拔弩張。跟日本和菲律賓的領土紛爭讓中國的鄰國緊張。

同時,美國在把它的地緣戰略政策從伊拉克和阿富汗轉向東亞,加強了關鍵聯盟並增加它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這讓北京感到震驚。

內部衝突和外部緊張—這是習近平繼承的中國。

法新社: 中國潛在問題惡化 中南海難以行動

法新社11月6日報導說,卸任的胡錦濤留給習近平一系列問題,從中國的經濟和社會變化到墨守成規的政治。

今天共產黨的箝制比任何時候都更嚴密。貪腐在商業和政治的各個層面發酵,經濟增長在放緩,不平等和環境污染在惡化。

儘管胡錦濤盡最大努力,農村不平等還是接近「危險」水平,黨內一些聲音警告潛在的問題正在惡化。

胡錦濤的繼任者接掌權力,正值嚴重依賴出口和投資的經濟模式面臨日益增加的改革壓力的時候。

經濟學家說,這種模式使得中國日益仰仗外國經濟,他們建議更加平衡的經濟,讓國內消費發揮更大的角色。

但是觀察者說,共產黨領導層的謹慎態度和共識驅動型決策方式妨礙了大膽行動。

復旦大學政治學教授浦興祖說:「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必須找到,否則會更加複雜,更加困難和更加嚴重。」他還說:中國需要「大膽的、冒險的」領導人來面對這些問題。

(責任編輯:孫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