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下代高教機 規劃進度受關注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培煌台北4日電)首架AT-3服役迄今近30年,即使2002年實施延壽計畫,但飛機壽齡也將屆期,下一代高教機發展採自製或是國際合作,各方利弊得失各有考量,規劃進程也因此次教練機意外引發關注。

一架AT-3教練機昨天在屏東墜毀,軍方初步研判為人為疏失,但也再度引起各界對教練機機齡老舊問題的重視。事實上,軍方在AT-3壽期即將結束前,依據國防科技自主原則,去年曾函請相關部會評估國內高教機研發自製的能量,包括期限、成本效益與可行性等項目。

總統馬英九去年6月出席經國號戰機性能提升計畫交機典禮時表示,國防自主、國機國造是永不放棄的目標,並指示國防部、經濟部與漢翔公司進行高性能教練機的發展與研究。

政府相關小組曾進行內部評估,國內廠商若要自行研發與生產高教機,需要5至8年,花費新台幣500多億元。飛機自行研發與生產後,除滿足國軍需求,還得考量國際市場,才能符合經濟效益與成本;若朝自行研發與製造,所需成本與風險相對較高。

另一種方式是透過國際合作方式,藉由外國技術與能量轉移、跨國零件組轉包等多元策略合作方式,分擔研發成本與相關風險,在不違背廣義的國防科技自主與國機國造等原則,快速獲得新一代的高教機,讓建軍備戰不致於產生空窗期。

國際合作生產軍武是目前世界趨勢,目前各國教練機都屬這類模式,包括韓國與美國合作生產T-50金鷹(Golden Eagle)式高級教練機;採用美國F-124系列發動機的義大利M-346教練機與捷克L-159信天翁(Albatross)教練機等,這些都是目前國軍可以考慮的合作對象。

國內自行研發、生產或者經由國際合作方式換裝教練機,都是選項,新內閣與軍方必須儘快做好需求規劃,以因應AT-3屆齡到期,才有可汰換的教練機種可用;基層飛行員的培養、訓練不可間斷,避免影響國軍建軍備戰能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