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德國研究:做「白日夢」或頭腦更聰明

人氣 37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3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方曉綜合報導)美國和德國研究人員發現,愛做「白日夢」的人或許頭腦更聰明。他們的大腦對信息進行暫時儲存和加工的工作記憶能力更強,所以能夠一心二用。

在心理學家看來,白日夢就是人在清醒狀態下出現的、帶有幻想情節的心理活動。美國達特茅斯學院一項研究顯示,當研究對像做白日夢時,他們的腦部看似「正在休息」,實際上卻相當活躍。

美、德首個白日夢與智商關聯的研究

最近,美國趣味科學網站報導了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心理學家丹尼爾•萊文森所帶領的研究人員,進行的白日夢與智商間關聯的首個研究。研究報告由《心理學》雜誌網絡版發表。

研究人員之一、德國馬克斯•普朗克認知與腦科學研究所喬納森•斯莫爾伍德表示,這項研究顯示的是,當任務環境並非特別困難,人們就有額外的工作記憶資源用於思考手頭任務之外的其他事情。

「白日夢」者測試得分最高

丹尼爾•萊文森帶領研究人員從校內徵募年齡為18歲至65歲的志願者,要求他們執行一些簡單任務,譬如每呼吸一次按一下按鈕,或者在鍵盤上按出計算機屏幕上顯現的字母。研究人員認為,這類任務非常簡單,志願者容易走神。

研究人員定時詢問志願者,是在專心執行任務還是走神做白日夢。任務完成後,研究人員檢測志願者工作記憶能力,讓他們記憶字母,同時解答簡單數學方程式。

工作記憶實際上也指短時記憶,是對信息進行暫時儲存和加工的記憶系統,允許大腦同時處理多個任務,容量有限。工作記憶能力越強,人們在從事手頭任務之餘可以做更多「白日夢」。

結果顯示,所有志願者完成任務情況良好,執行簡單任務時報告走神多的志願者在工作記憶能力測試中得分更高。

有助忘憂

美國亞特蘭大松河心理治療協會的心理醫生魏斯也表示,導向正確的白日夢有益身心健康,因此他有時會用這一方法誘導心理疾病患者走出眼前困境。

《心理學》雜誌2010年7月的一篇論文也稱,做白日夢有助忘卻當前煩惱。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家克利斯多夫(KalinaChristoff)主持的一項相關研究報告表示,提起「做白日夢」,一般人多會負面聯想,像是懶惰或不專心。但他卻發現,胡思亂想時,頭腦比專注某項工作時更為活躍。當思緒飄盪時,或許人們沒有完成某項眼前的工作,但腦子卻可能在忙著處理人生中更重要的大事,如生涯規劃或情感關係。

據統計,一般人在清醒時,有高達三分之一的時間處於「做白日夢」狀態。

大陸《科技日報》曾報導,去年高考前,重慶市某重點中學高三考生賈黎「晚上睡眠不足,白天複習渾渾噩噩」。他說,心理壓力大,不僅放棄了每天午休,也不放過任何空閒的時間複習,導致成績波動較大,後來他才發現周圍很多同學都有長期壓力過大的問題。

賈黎前往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神經內科心理諮詢門診向專家求助。醫生建議他白天可嘗試利用課間休息時間做做「白日夢」,達到減輕壓力的作用。就是白天在工作或學習的間隙,做一次短暫冥想,讓自己心情放鬆。

從心理學角度看,白日夢對心理健康能起到的積極作用有激發潛能;開闊視野,放鬆心情及改變自己的機會。但幻想畢竟不是現實,如果人們把大把時間都用來幻想,並以此作為逃避現實的手段,則顯然是心理障礙的表現了。所以,還應面對現實,把幻想作為輔助手段,發揮其積極作用。

(責任編輯:謝東延)

相關新聞
聰明簡單的吃水法:向壓力宣戰
研究指 白米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
整治漏斗胸  豐胸健身無效
懷孕吸毒 寶寶易過動憂鬱焦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