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政府土地策略錯置 團體倡棕土優先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3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黃靜榮綜合報導)風景優美的西貢大浪西灣及南生圍去年備受地產發展威脅,自然保育政策令公眾更為關注。公共專業聯盟指出,在新界範圍內,棕土的分佈相當廣泛,若能善用,不但能避免破壞環境,更能提供大量土地照顧物流等行業的土地需求,及滿足市民基本住屋以至改善生活質素的需要。

公共專業聯盟昨日發表一份有關土地供應及策略的研究報告「新界棕土研究及土地發展方略」。研究發現,現時跨境貨運量已在2004年開始下跌了1/4,已被河運方式取代。聯盟指,在需要的式微情況下,應該重新檢討這些已破壞土地(棕土)的用途。期望政府能改變現時未以「棕土優先」的土地發展策略。

公共專業聯盟研究召集人黎廣德指:「我們發現政府根本沒有棕土的概念,現時報告找到有800多公頃的棕色土地完全視而不見,沒有整體規劃去限制擴張、善用及修復。儘管城規會已就先破壞後發展的情況作出新規範,但亦沒有針對性的整體規劃去改善新界雜亂無章的棕土情況。」

善用棕土可解住屋需要

聯盟主張以不少於國際上沿用的「棕土優先」(brownfield first)原則,優先發展已破壞土地,作為香港未來的土地發展策略。並指出,若加以善用,可滿足很大部份的真正居住需要,就不需要像現時說到要填海、收村,亦能對環境及社區的影響減至最低。聯盟亦建議,政府應製訂措施,要求違規及先破壞後發展的棕土應該立即進行環境復修,恢復原有環境及生態功能。

土地正義聯盟成員陳劍青亦表示,「現時政府規劃是考慮「地權擁有」來選地發展,往往會選定地產商囤積的綠化地帶及弱勢的非原居民村發展開刀, 卻反而迴避了露天儲物等低質量的土地利用。現時貨櫃場、停車場等露天用途對鄰近社區及環境已造成滋擾,若能將這些用途集中處理善用及修補,將可解決社區及真正居住問題。」

聯盟指出,為了應對新界土地使用的亂象,港英政府曾推出一系列措施,包括: 賣地增建多層貨櫃場及停車場及利用堆填區作停泊貨車用途等相關政策。回歸後,特區政府反而放鬆了打擊違規發展的力度,更把有限的人手資源轉移至推動新界發展方面,以違規貨櫃場問題作有限度改善;在 2003 年,違規貨櫃場仍佔地125公頃之多。

政府漠視棕土重要性

聯盟認為,特區政府不但無視棕土問題的重要性,更以明緊實寬的手法,容許更多土地可改作貯物及後勤用途。例如,2005年,規劃署公佈了1份《擬作露天貯物及港口後勤用途》的指引,除了軍營及新市鎮地段之外,其餘新界土地被劃作4個級別,其中第一及二級別的土地可申請改作貨櫃場或停車場用途。聯盟強調,此舉讓更多新界地主申請改變土地用途供發展之用,令更多綠化環境變成棕土。

另外,發展局數據顯示,自指引公佈後到2008年短短3年間,「城規會及其轄下的鄉郊及新市鎮規劃小組委員會共考慮了384 宗有關臨時露天貯物及港口後勤用途規劃的申請,其中超過半數,即223 宗獲得批准」。等等類似事件反映特區政府漠視棕土問題的重要性及嚴重性,認為政府應制訂整全的棕土管理策略。

棕土亦泛指一些受重金屬污染、儲存廢置物等已破壞土地,有關土地用途甚至對周邊環境、生態及健康造成負面影響,該等間接受破壞的土地也稱為棕土。棕土往往位處城郊,容易被忽略,政府及民間社會也較難進行有效監察。在香港,棕土是一個較新的語彙,民間及環保界間中使用,意指因填泥及各種工業、回收用途而遭破壞的土地,該等土地主要集中在新界地區。

相關新聞
加勒比海郵輪之旅 (第四天)
土地投資致富大解密之五:買資產還是買負債?
國際龍舟邀請賽「扮嘢大賽」乳癌康復者奪冠
反送中5周年|十年預言?港人守護民權的血淚一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