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義:個人在歷史偶然中的作用——薄熙來事件隨感(三)

人氣 23
標籤: ,

【大紀元2012年05月12日訊】當我回首往事之際,更加確信目下流佈於坊間的未加證實的「傳言」大抵屬實。發表於香港《開放》月刊的蘇仁彥的文章寫道:

薄熙來和這些紅二代結盟的第一個共識是他們強烈的」江山意識」。他們認為共產黨的江山是他們的父兄打下來的,只有他們才是繼承江山的真命天子,即文革時一度盛行的「老子革命兒接班」的血統論。薄熙來的狂妄和野心即來自於此。據一位曾與薄熙來面對面談話一個半小時的記者說,薄熙來充滿承繼中共江山捨我其誰的自信,並把胡錦濤和溫家寶這樣的平民子弟領袖輕蔑地視為暫時代共產黨管理江山的家奴,認為最終權力應該交回到中共紅二代手中。

這種視平民子弟為「家奴」的「血統論」我們早就領教過。下面引文出自我1989年寫於逃亡途中,1993年出版於香港的回憶錄《歷史的一部份》:

一個耐人尋味的鏡頭∶

一九六八年下半年某日,插隊前夕。

兩位青年在北京八達嶺長城上迎風遠眺。蒼勁的北風揉亂了他們的黑髮。眼底那自由起伏的群山,如波濤般擴展向四面八方的地平線。這簡潔而遼闊壯美的景觀,每每使炎黃子孫們肅然無語。心口發燙,剎那間念及」祖國」與」歷史」……

那一天正是這樣,兩個青年分屬對立的兩派,但此時此刻,他們從心裏想談談共同的東西。

高個子寬肩膀的青年倜儻風流,高視闊步。他環視著粗獷的一派北國風光,爽朗地說∶

「將來,你們就替我們來建設這個國家吧!」

戴眼鏡的青年寬厚而內向。他似乎馬上就明白了這句沒頭沒腦的話之含義,但還是抬眼瞅了高個子青年一眼,透過高度近視鏡片,投去一個」為甚麼」的眼神。

在四目相視的一瞬,兩個人的心裏甚麼都明白了。但高個子青年還想把問題說得更有條理,更有說服力。他氣派大方地拍拍朋友的肩膀,說∶

「中間派們不會有甚麼大出息,我看你們四三派的行。你們很聰明,有才華,但你們的出身一般是知識份子和普通工人、巿民家庭,你們離權力太遠。而我們老兵呢?我們也很有魄力,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們離權力很近,我們和權力有天然的聯繫。所以只能是這樣了:將來,由我們來執掌這個國家的權力,你們來給我們好好建設!……別不服氣,老羊,不信再過二十年咱們看看!」

這是我的兩位私交頗好的同班同學。這是下農村前他們之間的一段推心置腹的「臨別贈語」。高個子青年叫袁××(其父為大軍區政委),清華附中老兵核心戰鬥組「齊向東」骨幹,隨後走後門當了兵,很快就升了上去。戴眼鏡青年是清華附中井岡山主力「百萬工農」戰鬥組「黑高參」,後到白洋澱插隊,又上了大學,走了知識份子的必經之路。他叫宋××,「老羊」是他的外號,因為他雖聰明絕頂,但性格軟弱隨和,與世無爭卻又總挨整,實在像只馴順的羔羊……

——這是一段極賦予典型意義的談話。它深刻地預示了我們一生將經歷的種種鬥爭和命運。

……顯然,我們再次重逢,還要等二十年。因此,「二十年後見」,成了我們之間心照不宣的約定和宣戰。

二十年後的中國是甚麼樣子?權力是在人民手中,還是「子繼父業」,成了他們世襲的私有財產?

二十年後見!一定要再一次打垮他們!一定要讓權力真正回到人民手中!

……

兩派的骨幹們,在分手時那最後一瞥中,說的絕非「永別」而是「再見」。無論我們今日如何分道揚鑣,離散天涯,但二十年後的那場政治大決戰中,我們必然再度重逢!

從在這場角逐中,人民是失敗者。我們至今尚未看到明確的自由曙光。但我們滿懷信心:自由、平等、博愛的人類理想是不可阻擋的。蘇東波、茉莉花等和平起義不是已經勝利了嗎?有時候,人民壓抑已久的意志會爆發為驚天動地的革命,有時候,這種意志會通過某些特定的權勢人物曲折而頑強地實現。

八九民運中,學生領袖和知識份子中有一種共識,即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不把矛頭對準任何個人。背後的意思是,不捲入高層權力之爭(吸取文革教訓),反抗專制極權總是沒錯的。絕食後期,經過痛苦思索,我決心打破不與上層接觸的理想主義原則,儘快與十年改革的推動者鄧小平接觸,申訴此次運動意在推進改革,並無打倒他之意圖,以期他作出某種程度的讓步,結束絕食,走出危機。數次找友人向鄧樸方—鄧小平傳話。但鄧家人已找不到了。再找趙紫陽,十九日凌晨趙紫陽在天安門廣場的淚光,使我感到再不能遲疑延宕。我代表知識界與學生領袖商量,立即與趙達成妥協:給趙一分,算是支持改革派;他對學運表個說得過去的態度,給我們一分,以結束絕食,鞏固已獲得的民主成果。得到學生領袖贊同後,我即找人火速與趙聯繫。結果傳回的消息是:趙紫陽剛下台!政治局決定:鎮壓!各種途徑都證實了這一消息。那一刻,我記得是在金水橋頭首都知識界聯絡站,大家怔怔地,一句話也說不出。早就預感到的最壞結局終於來臨……這一情節在拙作《歷史的一部份》中有詳細記述。

回憶起這些往事,是想說個人在歷史中的作用。換一個角度:共產黨是可以分析的嗎?用毛式提法即:是「鐵板一塊」嗎?可以說,在沒有介入政治操作前,我傾向於從本質看問題,「歷史唯物主義」,「鐵板一塊」。遇到具體危機時則開始傾向於並非「鐵板一塊」,要支持開明派改革派,注重個人的作用,「歷史唯心主義」。

相關新聞
萬全順:符號化的薄熙來王立軍
薄熙來案:左膀右臂的王立軍鬧翻細節內幕
薄熙來偶像毛澤東 王立軍偶像希特勒
兩會期間 傳王立軍和薄熙來都回了重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