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八成油企停工 國產大豆產業或將崩潰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5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洪寧報導)最後一塊國產大豆生產基地黑龍江省,目前已有八成油脂加工企業停工,東北三省的大豆產業鏈已陷入難以持續發展困局。據業內人士分析,大豆對外依存度高達80%,在外資控制產業鏈的情況下,幾年內國產大豆可能淪落到無人問津的地步,國產大豆產業將全線崩潰。

分析稱,造成危機的背後既有政策上放開大豆進口的原因,也有行業難以抱團,缺乏自主價格體系,爭奪話語權失敗的因素。

八成壓搾企業停工 多數企業外地尋生路

來自陸媒消息稱,受國家補貼不到位、進口大豆衝擊國內市場等因素影響,黑龍江很多豆農棄豆改種,使大豆產量呈逐年遞減趨勢。目前黑龍江八成的油脂加工企業已經處於停工狀態。

上游農民不願種豆,中游加工企業大面積停工,下游飼料加工企業高成本運營,使黑龍江省的大豆產業深陷困局。業內人士分析,不會太長時間,國產大豆可能出現無豆可收的局面,這將給價格低且出油率高的進口轉基因大豆提供更大的市場空間。

據《財經網》報導,目前黑龍江省日加工能力在200噸以上規模的壓搾企業,很多都增加了玉米飲料、酒精深加工業務,除了這種「混業經營」的方式,還有一些實力更加雄厚的企業則選擇了走出去,通過在省外加工進口大豆來求取生機。

這些企業從黑土地走向沿海地區尋找生路。不少黑龍江企業或在沿海港口建廠,或到南方省市租賃企業,加工進口大豆,然後把荳油、豆粕等產品發回黑龍江來賣。目前有進口大豆加工業務的黑龍江油脂廠已不少於十家,這一來恰恰又助長了進口大豆的需求,國產大豆生存空間進一步萎縮。

補貼過低 農民棄豆改種

4月底5月初是東北地區春耕密集期,作為全國大豆主產區的黑龍江省,大豆播種面積大幅減少,農民改種玉米的現象頗為普遍。有豆農表示,農民早就不指望政府的補貼,而是看市場的需求。由於玉米價高,很多農戶今年轉種玉米,豆產量自然就減少。

嫩江縣是黑龍江非轉基因大豆主產區,當地農民向《大紀元》記者表示,造成大豆種植面積減少的直接原因是政府種植補貼過低。對於不斷上漲的農藥、化肥、承包土地金等,農民們吃不消。

收購商楊先生說,補償款本身就低,被層層扒皮,到農民手裡所剩無幾,農民沒有積極性,預計明年種植面積還會繼續減少。「國外政策好,農民種豆,政府補助大,成本低。」 他說,嫩江縣各級政府在開會時也鼓勵農民轉種掙錢的玉米、土豆。

據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石人鎮農資銷售員介紹,今年的大豆種子賣不動,大豆肥也是如此。到目前為止,賣出的700多噸化肥中只有1噸大豆肥,可見幾乎沒人種大豆了。

根據中國大豆網對東北三省上千個監測點的調查估算,今年黑龍江省大豆種植面積或比去年減少30%左右,吉林減少31%左右,局部地區最高減少70%。黑龍江省農委公佈的數據顯示,該省大豆種植面積呈逐年遞減趨勢:2009年比2008年減少近4%,2010年比2009年減少近10%,2011年比2010年減少約20%。

「預計今年東北地區大豆種植面積會創下歷史最低水平。」中國大豆網總編劉兆福表示,保障種植面積,最重要的是要合理引導價格,提高農民種植大豆的積極性,讓國產大豆價格通過市場來調節。如果豆價格突破不了2.5元/斤,明年大豆種植面積會繼續減少。

(責任編輯:李熙)

相關新聞
雲南大旱豆麥旱死 水庫已乾枯可騎摩托
永和黑豆漿被測含轉基因  退貨未上市
進口牛肉衝擊市場 大陸牛肉價格大跳水
中國銀行業一季度利潤增速下滑 淨息差創新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