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巡禮

德國27億歐元打造11所精英大學

【大紀元2012年06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余平德國報導)夏天,德國大學裡總是舉辦各種名目的聚會,大學生們聚在一起跳舞、聊天,放鬆神經。當然費用自理,免費吃喝不是隨時都可以遇到的,但在康斯坦茨大學校園裡這幾天就發生了這類天上掉餡餅的好事。這所德國南部的「小」學校再次登上精英大學排行榜,躋身於德國「王牌」大學行列,所以大學請師生免費喝啤酒、吃香腸,以示慶祝。

根據6月15日評選委員會波恩公佈的消息,參加第二輪精英大學評比的有16所高校,最終評選出11所高校。現階段的精英大學包括慕尼黑大學、慕尼黑工大、康斯坦茨大學、海德堡大學、柏林自由大學、亞琛工大六所老牌精英大學;柏林洪堡大學、不來梅大學、科隆大學、圖賓根大學以及德累斯頓工大五所大學晉陞成功,成為新的精英大學;上屆精英大學名單上的卡爾斯魯厄、弗萊堡、哥廷根三所大學名落孫山;而波鴻、美因茨兩所大學不夠標準,白忙活了一場。

這是德國第二輪精英大學評比,關係到學校的國際聲譽問題,更重要的是涉及27億歐元的研究資金。如果撈到精英大學的桂冠,今後五年便可以額外得到豐厚的科學研究經費。換算過來,根據各大學研究領域的不同,每所大學一年可多得到250萬到800萬歐元的額外經費。這筆經費由聯邦政府承擔75%,聯邦州支付其餘25%。而2005到2009年第一輪精英評比中,各大學共同分享了19億歐元的科研經費。據報導,聯邦政府和各州已經決定,不再舉辦第三輪精英大學評選。也許這促使各大學更加努力,爭取抓住這最後的機會。

德國大學教育普及程度相當不錯,但在國際大學評比中卻無足輕重。舉辦這個精英大學評比的一個目的,就是提升德國大學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提高德國大學的吸引力。舉例來說,上海曾舉辦過一個國際大學評比排行,德國最好的大學——慕尼黑工大只佔第47位。

聯邦教育部長沙萬認為,這個精英大學的評選活動將推動德國的科學研究。根據她的數據,從2005年到2009年第一輪精英大學評比活動,使得到德國從事研究的外國科學家增加了三分之一。沙萬認為,精英大學的學生也可以從中獲益,因為他們能有機會接觸高端科學研究,獲得優秀的教學,而且還能打開他們今後科研生涯的視角。

對於這一點,康斯坦茨大學的經驗也可以證實。這所大學是精英大學裡規模最小的,該校只有一萬名學生。但自從2007年摘下精英大學桂冠後,科學家們無需再為研究經費分神,可以安心專注於科研項目了,而且從國外慕名前來的研究員、研究生、博士後明顯增加。

當然對於這個三下五上的結果,大學的反應也是喜憂各異。落選的大學自然非常失望,而不來梅大學和科隆大學躋身精英行列,也著實讓許多人大跌眼鏡。不來梅大學的名聲並不好,幾年前在德國高校評比中甚至是墊底的名次;而科隆大學學生超額太多,早就被打上被擠爆的批量大學的標籤。

不過有觀察家分析說,一所大學是否有精英的頭銜對於該校的學生來說,除了名氣響亮以外,並沒有實質影響,師資和學科選擇都不會有甚麼根本變化。因為這些額外經費首先是用於科研的,因此即便是精英大學,依然會存在師資不足、大教室裡人滿為患的問題。當然,「精英大學」這塊金字招牌對這些院校的學生今後找工作還是很有幫助。

德國洪堡大學(視頻來源於新唐人電視台【遊學天下】)

(責任編輯:田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