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江:支持茅于軾「民重國輕」的微博

胡少江

人氣 1
標籤: ,

【大紀元2012年07月01日訊】上週五,中國著名的公眾知識份子茅于軾在騰訊微博上就國與民孰重孰輕這一議題發表了一番評論,他說:「一塊土地在中國版圖內。現在歸了外國,但那裏的人民生活更自由了,收入也增加了。你是同意不同意?如果以國為本答案是不同意;如果以民為本答案是同意。我贊成以民為本。當國家的利益和百姓的利益不一致時國家的利益要服從百姓的利益。國家應為人民犧牲,不是人民為國家犧牲。過去皇上教育我們則相反。」

在近八千條評論中,對茅于軾言論的贊成者有之,反對者亦有之;講理者有之,謾罵者有之。這篇微博及其跟貼真實地反映了中國社會在國家、政府與人民之間的關係這一問題上的分歧。在我看來,看一個問題的對與錯有兩點很重要,一是要看問題提出的語言環境,這種環境可以幫助分析觀點的針對性及其真正意思;二是要用常識去看問題,一般而言,違犯常識的觀點,儘管被一些人論證得妙筆生花,也是不靠譜的。

從常識上看,茅于軾的觀點是站得住腳的。國與民,當然應該以民為本。常言道,理論應該是徹底的。只有徹底,才能證明正確的理論的通用性。也只有徹底,才能證明錯誤的理論的荒謬性。在國與民的關係上,說得徹底一些,民一定比國重要。因為從內容上看,沒有民是無所謂國的,而沒有國是可以有民的;從歷史上看,是先有民後有國的,而不是先有國後有民的;從未來看,國家一定是會在人類尚存在的時候先行消亡的,而到那個時候,民還是會依然存在的。國家的存在是保護人民、為提高人民的福祉服務的,喪失了這個功能,國家就變成了人民的一個纍贅。

從茅于軾提出的語言環境看,他在此時提出這一觀點的目的顯然是提醒中國政府的官員們擺正他們與人民的關係。國家這個概念是很抽像的,當人們談到「祖國」的時候,更多地是指一個民族和一個群體世世代代生活的那塊土地和那樣一種文化;而談到「國家」的時候,政府的色彩就更濃厚一些。從某種程度上講,國家和人民的關係實際上是政府和人民的關係。國家和政府理當服務於人民,而不是相反。

如果這個政府是欺壓人民的,換個政府才是人民的利益所在;如果這個政府太霸道,剝奪了人民換政府的權力,那麼人民不要這個政府和國家也罷。孔夫子早就說過「道不行,乘桴浮於海」,浮於海也就是離國而去,不要那個「道不行」的國家了。不僅至聖先師有這明顯的「不愛國」的理論和實踐,亞聖孟子也曾經有過「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說法。那些言必稱孔孟的「愛國者」如今不是「數祖忘典」,便是「數典忘祖」了!

現在中國叫喊得最響的「愛國者」們,在很大程度上是生活得最優裕的一群人,或者是被那些生活得最優裕的那群人忽悠得最成功得另一群人。在這裡暫且不談這被忽悠的「另一群人」,生活的最優裕的那群人「愛國」其實是證實了茅于軾先生的觀點的。茅于軾不是說要愛那個讓你有好生活的國嗎?當然,真正讓這群人有好生活的是那個佔據了國家權力代表這個國家的政府。既然這一群人有權利去愛那個給他們帶來幸福生活的國家,也應該給那些被國家壓迫、拋棄或者遺忘的小民們不愛國的權利。

相關新聞
茅于軾曝60年代挨餓經歷  吃螞蚱逃命
茅于軾「愛國真有那麼重要嗎」引熱議
李吉成:從沉默到呼喚,一個網絡公司負責人的覺醒之路
【網海拾貝】梅大高速慘劇 官方不敢徹查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