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無憂:中國警察以民為敵

藍無憂

人氣 28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8月14日訊】中央政法委副書記、公安部長孟建柱六月中旬在全國公安廳(局)長工作會上稱:「各級公安機關特別是領導同志要切實增強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認真總結借鑒近年來重大安保工作的成功經驗,按照(嚴之又嚴、細之又細、實之又實)的要求,舉全國公安機關之力、集全國公安民警之智……確保黨的十八大安保工作萬無一失。」這段話赤裸裸回答了中國警察到底效忠誰、防範誰的問題。

本質是黨衛隊

中國的警察分為「人民警察」和「武裝警察」兩大序列。武警是現役軍人,人數有一百多萬,和解放軍沒有根本區別,只不過執行「國內安保」時掩耳盜鈴,避免再落「六四」直接動用軍隊屠殺民眾之口實。民警也叫公安,人數比武警多得多,包括公安系統的民警、國安系統的民警、監獄勞教場所的民警以及法院、檢察院的司法警察等。其中國保和國安警察是通常所說的特務。至於其他起著輔助警力作用的還有很多。

在中國,軍警特齊全的龐大警察隊伍,和軍隊一樣,是黨的忠實工具,是政權的暴力後盾。按官方學者的說法,警察「以暴力限制和鎮壓人們反對政權的行為,維護統治秩序,它是現有秩序的人格化,是統治者展現暴力的工具。」警察履行社會治安職責時極其無能,但鎮壓人民抗爭則驍勇異常。武警在無數群眾抗爭事件中大展暴力身手,公安貪污腐化野蠻無能,特務幽靈般如影隨形如蛆附骨,這就是警察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和實際的作為。中共眼中的重大事件無日無之,警察對社會的嚴密控制和打壓是常態,他們以民為敵,這樣的維穩怎麼能成功?

香港回歸十五年,中共「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的承諾言猶在耳,卻早被揭穿是謊言。從董建華、曾蔭權再到梁振英,中共通過傀儡乃至地下黨員操控著香港。香港由來已久的自由與繁榮受損,許多方面有內地化的危險,甚至香港警察也在向內地公安學習。在有中央領導人來訪的抗爭場合,「香港公安」往往措施失當,濫用權力,粗暴對待記者和市民,使用水馬、胡椒噴霧等防暴設備。其蠻橫雖然不能和內地相比,但可謂一葉知秋。薰蕕不同器,中共不能忍受它的統治下有自由的飛地。

人性的普遍沉淪

專制社會必然也是道德淪喪的社會,每個人都感染到不好的東西。作為專制秩序的代表和打手,警察的人性更易泯滅。他們往往沒有敬畏,沒有內心的良知,沒有對真善美的堅守。良心犯遭受慘無人道的酷刑,遊行、示威、上訪民眾被盾牌、棍棒、催淚瓦斯、震爆彈鎮壓,「離奇死亡」層出不窮,這些無不令人驚歎憤恨。警察在沙溪、什邡的暴力,與軍隊在天安門的屠殺性質相同,同樣是國家肆無忌憚施暴,同樣是無辜民眾流血。什邡事件中,一些極其兇惡無恥的警察形象已廣為傳播,惡警被人肉搜索,被「惡搞」,被網上通緝。很多人感歎於人性卑劣到如此地步,這些警察的家人居然能夠容忍,這些警察居然不為自己的子女想一想。

人的尊嚴在於他具有自主性,人不是毫無個人意志的機器零件,不是只滿足於低層次生理需要的動物。心甘情願做暴力機器中的螺絲釘,甚至積極主動地為惡,是極其可悲、萬劫不復的。異議人士胡佳說,曾有一名北京國保楊某揚言只要上級給他命令去開車撞死一個無辜公民,「我立馬去!反正出的事有上級兜著。」但也有相反的,如曾有警察說,「誰若命令我向老百姓開槍,我就向他開槍!」中文互聯網上流傳一個「槍口抬高一公分」的故事,寄予了人們的善良願望。有網友說,「我花了很長的時間,才相信的確會出現父子、夫婦、手足相殘的事;又花了更長的時間,才知道即使在這樣的黑夜裡,也有人性的微光閃耀。」

楊佳的啟示

二○○八年七月一日,六名警察暴斃於上海市公安局閘北分局的大樓,二十八歲的楊佳遭指控為兇手。在司法實體和程序均嚴重違法的情況下,楊佳被草率判處死刑並立即執行,從法治角度看,無異於一場由「國家」實施的謀殺。這個案件的真相由於當局刻意掩蓋,已經難以還原,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民眾的鮮明愛憎。無數人將楊佳視為誓死抗爭的典範,給予無限同情乃至敬仰。一個被當局認定為殺人惡魔的人,民眾心中卻是不朽的抗暴符號。「君視臣如土芥,則民視君為寇仇」,如果統治者與民為敵,時刻和人民處於戰爭狀態,楊佳的反抗就不是一個單純的刑事案件問題,而是具有自然法的正義性。

王立軍從另一個角度可以給警察啟示。沾滿鮮血的警察頭子,猖狂不可一世的狂人,最終在權力鬥爭中成為刀俎下的魚肉,自作孽不可活。近年或鋃鐺入獄或死於非命的警察不乏其人,王立軍是最新也最生動的例子。狡兔死、走狗烹,甚至狡兔未死,走狗也難免被烹。死心塌地跟著黨作惡的人,是不是要吸取一點兒王立軍局長的教訓?楊佳和王立軍,正是給公民與警察一正一反的啟示。

轉自《動向》雜誌

相關新聞
追查國際關於中共軍隊、武警醫院系統涉嫌參與活體摘取法輪功學員器官的調查報告
【趙培】:「非戰爭任務」胡錦濤嚴防周永康兵變
廣州軍區政委警告武警126師「別插手重慶」
廣州軍區政委發文被指警告武警126師「別插手重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