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

房市低迷 台學者:第3季為房市反轉關鍵

國內景氣差、金融機構資金管制使房市表現不佳 預估實價登錄上路後 房價交易趨透明 未來可望小幅看漲

【大紀元2012年08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朱稚清台灣台北報導)營建署27日公布101年第二季住宅需求動向調查,政大地政系特聘教授張金鶚表示,第3季將是房市反轉關鍵,房市表現不佳主要是台灣景氣差、金融機構資金管制等因素;而實價登錄上路後,累積到一定的登記比例可供查詢,將使房價交易愈趨透明,預估明年房市市況將更為明朗。

張金鶚指出,受到油電雙漲的通膨預期、選舉結束影響,整體呈現價漲量增、高檔盤整的情況,交易量為53,502戶,較上季增加48%,比去年同季減少5%。未來1年房價預估呈現「小幅看漲」,其中以「台南市」與「高雄市」趨勢分數高於其他地區,台灣房市呈現「北溫南熱」。

張金鶚分析,景氣差使流入房市資金出現緊縮,金融機構對於放款風險提高警覺,民眾可貸款的成數減少、加上調高貸款利率,資金活水流動降低,將影響房市表現,山寨版豪宅也容易出現價格鬆動,今年第三季房市可望出現反轉。

調查顯示,第2季購屋的平均總價是新台幣922.8萬元,比上季增加10.9%,每坪平均單價22.4萬元,比上季減少2.7%,是自去年第3季以來新高,處於長期相對高點。

其中新北市及高雄市單價較上季與去年同季增加7%以上;在購屋負擔比方面,以台北市及新北市負擔最重,其中北市房價所得比最高占14倍,平均購屋總價2,053萬,貸款負擔比高達46%。

張金鶚表示,現今民眾的購屋負擔依舊沉重,房價所得比為8.5倍,貸款負擔率為34%,民眾購屋後對基本日常必要開支影響增至49%;至於期望購屋價格,則以600萬至未滿900萬元的住宅為主,占29%;其次是300萬未滿600萬元占28%;且多數認為基本日常必要開支、與休閒娛樂支出,會因購屋而減少42%。◇

(責任編輯:宇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