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專家:中國通脹根源非QE3 人民幣面臨貶值壓力

【大紀元2012年09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高紫檀報導)近日,美聯儲麾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宣佈,將維持0%-0.25%的基準利率水平,並承諾這一超低利率環境至少維持到2015年中期,聯儲推出進一步量化寬鬆政策(QE3),每月採購400億美元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現有扭曲操作(OT)等維持不變,以刺激經濟上漲。

中國一些媒體引用官方專家分析稱,美國新一輪QE3將會導致美元貶值,給中國帶來輸入性通脹,令物價和房價再次上漲。但經濟學者程曉農認為,這是中共政府的有意引導,實際上中國的通脹根源並不是QE3,而是中共政府的濫發貨幣;此外,中共政府也可能將貶值人民幣以促進出口。

中國的通脹根源非QE3 中國的貨幣投放是GDP的兩倍

所謂QE3,是指美國的第三輪量化寬鬆項目。在此之前,美聯儲曾兩度推出量化寬鬆項目,從2009年3月到2010年3月QE1,主要包括1.25萬億美元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30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和1750億美元的機構證券;從2010年8月底到2011年6月的QE2,是指美聯儲斥資購買財政部發行的長期債券,每個月購買額為750億。從本質上來說,美聯儲這一系列的量化寬鬆,就是向市場大量注入美元流動性。

中國一些媒體分析,美國的量化寬鬆將會導致美元貶值,油價上漲,以及中國的進口商品價格上漲,從而導致中國輸入性通脹。

經濟學者程曉農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是一個誤導,是中共政府宣傳的結果,中國的通脹受美國量化寬鬆影響不大,而本質上來源於中共政府的濫發貨幣。

程曉農說,中國大陸不使用美元,美元不是中國的流通貨幣,美元多少與中國物價關係不大。美國的貨幣投放只是GDP的70%左右,而中國的貨幣投放是GDP的兩倍,目前中國人民幣超發幾十萬億,這才是影響經濟導致通脹的根源。

程曉農認為,即使油價上漲,影響的也是現價,而中國有大量儲備油,中國市場油價並不會立即受到很大影響。中國油價是否上漲最大的因素是取決於中石油等壟斷油企,這些油企每年撈取巨額利潤,高管及員工薪金都非常高,「這是明擺著的事」。

中共政府或將貶值人民幣促進出口

由於目前中國經濟不斷下行,人民幣前期的升值已經導致中國出口加工業不再具有成本優勢,出口訂單不斷減少。此外,中國政治上也出現高層激烈角力的不穩定狀態。

程曉農認為,即使美國量化寬鬆導致美元貶值,人民幣兌美元也存在貶值壓力。最近的上漲是短期炒作。

程曉農解釋,目前中國國內美元相當緊俏。一個原因是中國的貪官都在向外轉移美元。從最近中共公佈的國際收支平衡表上看,中國存在貿易順差,加上外商投資,加在一起,中國外匯儲備還在往下掉,估計大約每個月走500~1000億美元左右,目前一些出口公司不願意結匯,儘量拖著,以免吃虧。「這種情況下,美元是緊俏的,人民幣不可能升值。」

另一方面,對中共政府來講,人民幣升值是壞事,不是好事,他現在真正需要的是人民幣貶值,貶值了出口企業才有活路,才能減輕中共在經濟上的壓力。

程曉農說,現在中共政府擔心的是就業、工業增長、出口訂單,從長期趨勢來看,中共政府希望人民幣貶值,不希望人民幣升值,過去一直是這個政策。前段時間人民幣升值主要是因為美國壓力太大,但現在再升值等於扼殺出口企業。

程曉農估測:「人民幣面臨長期貶值壓力。」

聯絡本文作者請發郵件到:gaozhitan@gmail.com

(責任編輯:周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