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穎視角

【劉曉】:限制我們自由的還有我們的內心

【大紀元2012年09月21日訊】在《一個關於自由的實驗與一封退伍軍人的投書》一文中,我已提到了埃利斯小姐佈置了一個作業,即讓學生在課堂上通過一個實驗展現出「自由」的內涵。她最喜歡的是三個實驗,前文講的是查利的「自由是建立在真相之上」的實驗,本文則要講的是安德烈婭的實驗。

與其他同學的實驗不同的是,安德烈婭在上課時,帶來了她的小倉鼠雷洛以及幾片奶酪和麵包。她先後做了幾個各不相同的實驗。在第一個實驗中,她用玻璃杯罩住一塊奶酪,並在旁邊放了一片沒被罩住的麵包。等她放出雷洛,小倉鼠便直奔奶酪而去,鼻頭自然是「砰」的一聲撞上了玻璃杯。雷洛折騰了好半天試圖吃到奶酪,但都沒有成功,只得將就著吃了麵包。

類似的實驗安德烈婭連續做了幾次,可憐的雷洛永遠夠不著奶酪,只得選擇了麵包。最後,安德烈婭在桌子上放了一大塊奶酪和一大片麵包,兩樣都沒用玻璃杯罩住。然而,這回,早已心生厭煩的雷洛直接衝過去吃掉了麵包。

大家都非常喜歡這場實驗。在埃利斯小姐拿奶酪慰勞雷洛的時候,安德烈婭在一旁解釋說:「這場實驗名叫『限制』。它告訴我們,無論我們是否察覺,我們的自由總是有限制的。而且這些限制並不總是都來自外界,也可能存在於我們的內心,比如雷洛,它以為自己永遠得不到奶酪了。」

這個實驗無疑對於身處極權、專制國家中的民眾、包括中國人有著極大的啟示。我們深知,絕對的自由是根本不存在的,作為普世價值的自由指的是每個人的自由,而不是個人自由,每個人的自由顯然包含了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權利,每個人的自由都應不受他人的侵犯。因此在自由世界中,對於自由的限制,實質上就是保護每個人的自由不受侵害。自由和限制之間彼此並不矛盾。

然而,在極權和專制的國家中,自由則被認為是政府的恩賜,政黨來決定人民的自由程度,而人民必須接受政黨的統治。就好比實驗中象徵更大自由的奶酪和代表較小自由的麵包,當我們碰的頭破血流卻依舊得不到奶酪時,我們只好選擇接受麵包,並且從此忘卻了奶酪的味道,再沒有任何的奢望,再也不去追求甚麼言論自由、信仰自由、免於匱乏的自由和免於恐懼的自由。此時,限制我們的不正是我們的內心嗎?

無疑,只有當我們的內心永遠不喪失、不放棄對自由的渴望時,我們才終會有一天享有普世價值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