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諾貝爾得主 民主扮要角

人氣 9

【大紀元10月7日報導】(中央社斯德哥爾摩7日法新電)科學家贏得諾貝爾獎,可能需要多項要素促成:充沛資金、支持研究的環境,甚至有點運氣。不過有項要素常被忽略,但卻又重要無比,那就是民主。

曾為諾貝爾醫學委員會成員的瑞典病毒學家諾比(Erling Norrby)說:「你當然需要最基本的資源,但科學需要開放的社會,民主體制相當重要。」

美國數學家史密斯(Warren Smith)透過統計分析,試圖找出國家民主程度與獲頒諾貝爾獎是否有關。結果發現,民主體制與獲獎相關,非民主體制難得獎。不過他的研究排除和平獎。

根據諾貝爾紀錄,834位諾貝爾得主中,有247人在美國出生,當中有更多人是在美國的大專院校從事獲獎研究。

部分學者認為,中國大陸或是沙烏地阿拉伯在諾貝爾獎上表現不佳,可能是體制封閉所致。

巴黎跨學科大學(Interdisciplinary Universityof Paris)科學哲學家史東(Jean Staune)說:「當地缺少民主文化,也缺少辯論和爭論的文化。科學需要辯論。你必須要能在不羞辱他人下,持相對意見。」

薩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Sussex)科學與政治專家威爾斯登(James Wilsdon)指出,光是有個民主的研究機構還不夠,研究機構所在的社會也必須是民主體制。

他說,波灣富國砸重金建大學,欲在封閉社會中創建自由思想綠洲,但目前成效不彰。

威爾斯登說:「就中東國家而言,你不太可能在社會體制沒有進一步開放下,人工打造民主的縮影。」(譯者:中央社蕭倩芸)

相關新聞
美國三名科學家榮獲諾貝爾醫學獎
諾貝爾物理學獎 華裔科學家高錕獲殊榮
女科學家獲知得諾貝爾獎 正在洗衣
澳大利亞首位獲諾貝爾獎女科學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