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政治

外媒聚焦三中全會 制度不改習近平無法實現承諾

【大紀元2013年11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外界對本週六將召開的中共三中全會的期待被習近平自己的豪言壯語點燃。但是外媒指出,在十年前的中共另外一個會議上,中共就作出結論說,中國需要轉向一個社會和環境可持續性的更加平衡的經濟。但是目標並未實現。這一次,中共怎麼讓人們相信,它說的是真的?不改變這個制度,習近平不能保證他所需要的經濟增長。

衛報:中共跟人民之間的浮士德協議

《衛報》11月3日報導說,在中共領導層和它的人民之間存在一個浮士德協議:我們讓你有飯吃,並逐年改善你的生活。作為回報,你要把統治權留給我們。

在中共的眼裡,在目前對記者,律師和人權活動人士的打壓和下週三中全會將要討論的經濟改革基本規則之間,似乎並不矛盾。對於前者而言,中共九號文件說「西方敵對勢力仍然持續滲透意識形態領域」。對於後者而言,學習西方政府透明化,吸引民間資本進入公用事業,鼓勵商業開發土地是可以討論的。

習近平已經控制局勢,薄熙來和許多跟過去領導人有關係的或敵對派系的倒台共產黨官員入獄證明了這點。但是他作為大膽改革派的憑據還未顯露。他自己讓外界對下週的三中全會的期待高漲。他告訴奧巴馬,即將來臨的會議將是自從鄧小平1978年主持的三中全會以來最重要的一個。他承諾,它將不僅僅包含「一個總體規劃」,而且包含一個「深刻的革命」。他們尋求的目標包括:更廣泛的獲得和更公平的分配資本;更多私營企業參與銀行,銀行能夠設定他們自己的利率;國有企業更加商業化和更加問責;自由化能源價格。

習近平準備多大程度削減共產黨在經濟領域權力

報導說,在這每個措施背後更大的問題是,作為共產黨領導人的習近平準備多大程度削減共產黨自己手中對國營銀行,地方政府和國營企業擁有的權力,來促進這個改革?協議的雙方都身臨險境。

共產黨實現增長的能力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而人民不再像過去那樣低下頭顱。他們有問題要問那些把自己孩子送往國外的最高共產黨幹部。微博上在網民和審查員之間分分秒秒上演的角逐,正是平靜湖面下波濤洶湧的跡象。

不改變這個制度 習近平不能保證經濟增長

報導說,不改變這個制度,習近平不能保證經濟增長滿足這個巨大工業社會的日益擴大的需求。然而每一項這些改革都可能侵蝕支撐一黨統治的穩定。延遲不再是一個選項。

中國的產出從2002年到2012年之間發生了巨大的增長,但是它不能再依賴於巨大的基礎建設。即使它計劃每年增長6.5%,經濟也難以避免出現危險。上漲的勞動力成本和疲軟的海外消費需求都指向同一個方向。沿著這條路走下去將有政治後果。

共產黨十年前就提出:可持續性、更加平衡的經濟

路透社11月3日報導說,來自北京的信息不能更清晰了:中國需要轉向一個社會和環境可持續性的更加平衡的經濟。

這是共產黨十年前一個重要會議的結論。但是隨之而來的是更多同樣的事情:迅速的投資型擴張,把中國變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留下負債纍纍,環境破壞和產能過剩。

時間快速推進到2013年,中共新領導人再次承諾更和諧的發展,而問題是,如何告訴大家,這一次,它是真的?

路透社:如何告訴大家這一次是真的?

報導說,習近平,李克強和他們的團隊表示在進行改革的時候,願意更加容忍更緩慢的經濟增長。在三十年的雙位數GDP增長之後,中共領導人把2013年劃定為7.5%,這是90年代以來最弱的步伐。

「自從70年代末改革以來,領導人總是無一例外的說,增長速度是第一要務。」人民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副主任趙西軍說。「新領導人不是說他們不關注增長,但是新的首要任務是增長的穩定,而不是高增長速度。」

中共領導人再三說,中國需要脫離對投資和出口的依賴,而更多依賴服務和消費,更類似於西方發達經濟體。

為了做到這點,意味著數千萬的中國人要搬遷到城市生活,同時建立一個社會保障網絡和法律,特別是賦予農民土地所有權,後者將給予他們這樣做的信心。

新團隊對改革的興趣的最終測試將是它的行動。但是四天的三中全會將提供一些早期線索。

中共三中全會將透露:政策的焦點在哪裏

這樣的會議在過去是作為重大經濟改革的發射平台,比如1994年的三中全會鋪平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道路。

通常,會議的公報是話題廣泛而且常常故意措辭神秘,但是中國觀察者相信語氣和細節的程度可以透露,政策的焦點在哪裏。

「比如,國有企業更將被觸及,但是它將可能是非常泛泛的語言,類似於過去說的東西。」摩根大通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朱海濱說。

「但是在一些關鍵領域,比如財政和土地改革,他們將使用更加詳細的語言。」

最後,更重要的是當局在未來6到12個月將做些甚麼?總的預期是,後續不會像1994年的三中全會那樣發生劇烈改變,但是也不會像十年前那樣無所事事。

北京的共識是,當局沒有準備好對付主導金融或能源等領域的國營巨頭或者讓掙扎的企業關門。

因此焦點將是其他日程:金融,財政,土地和政府行政改革,資源價格,改變社會保障,和開放受保護領域給私人和外國競爭。

在所有的改革當中,金融改革被視為等待採摘的果實。受到央行行長周小川的推動,逐漸走向市場利率和匯率的行動和資本流動自由化已經在進行當中,並且有一條清晰的路線圖。

一些人也期待看到在某些地區試點的土地和戶口改革,能夠轉變為全國性政策,以支持中共的增加城市人口的目標。

上海自貿區無法改革 缺乏政治共識

相比之下,擴散的試點計劃比如被大肆吹噓的作為全面金融市場改革實驗室的上海自貿區,可能缺乏政治共識從而無法推出全國規模的改變。

經濟學家說,某些謹慎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許多改革意味著把控制權交給市場力量,未來幾個月將顯示當局希望走多快。

在堆積的債務面前 中共還有多少時間

沒有人知道中共在堆積的債務面前還有多少時間,產能過剩,環境退化和社會緊張被證明是難以控制的。過於謹慎小心可能也是有風險的。

「我們不知道北京還有多少時間,我們不知道是否他們過去使用的漸進的方式仍然可能。」柏林智庫,德國國際安全事務研究所中國政策專家Gudrun Wacker說。

CNBC:三中全會將是”炫目”的還是令人失望的?

CNBC電視台11月3日報導說,外界對於本週末作為關鍵政策會議的中共三中全會的期待很高。但是分析家說,失望的程度也將很高。

根據大陸媒體,中共主席習近平已經承諾在四天的三中全會上推出一個全面改革計劃。

這個會議是重要的,因為它對於習近平將是闡述他的經濟議程的第一個真正的機會,在他掌握權力一年之後。

分析家說,國務院下屬智庫,中國發展研究中心上週發佈的一份報告提供了有關三中全會可能推出的改革的一些想法。發展研究中心建議,建立全國性社會保障系統,改變國營企業。它也建議,平等估值城市和農村土地,說目前的結構扭曲了價格。

瑞士信貸說,發展研究中心提議的這些改變可能是「潛在革命性的」。當俞正聲上週承諾三中全會要進行「史無前例的」改革的時候,對全面改變的期待也被抬高。

「我們相信由發展研究中心透露的改革框架提議應該被視為習近平改革框架的基礎。」瑞士信貸亞洲經濟學主任Robert Prior-Wandesforde說:「我們對於習近平將發佈一個雄心勃勃的改革方針懷有高期待。」

中共領導人可能逃避強大反對的領域

根據一些分析家,中共領導人可能逃避一些可能面臨強大反對的領域比如國營企業改革。

戰略家說,中國迫切需要解決國營企業當中的腐敗和低效問題。「有關社會穩定的措施,比如社會保障系統和土地改革將被通過。但是其他措施比如改革國營企業和增加競爭可能更加緩慢。」新鴻基投資策略主管Stephen Sheung告訴CNBC。

「他們將可能維持改革的試點做法,這將令投資者失望。」在九月份,中共啟動上海自貿區來測試經濟改革。

野村證券分析家說,在國營企業問題上,三中全會可能重申提高效率的必要性,或者乾脆忽略掉這個問題。這個會議可能發佈改革計劃,「但是它的效果是不確定的,因為這取決於執行。」野村分析家說。

(責任編輯:孫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