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親情

給兒女「有益的愛」

有一對美國夫妻他們的歌聲很美,他們的合聲非常悅耳,他們到處去演唱和參加比賽,冀望能夠在歌壇這一個領域佔有一片天地。

當他們的三個兒女相繼出生之後,他們有一個願望,希望他們的家庭能夠組成一個家庭合唱團,就像是曾經紅極一時的奧斯蒙家庭一樣。

雖然他們不斷的四處演唱,努力的、盡心的奮鬥,但是他們並沒有成名,在這期間他們的兒女一個個加進了他們的表演,加上一個兒媳婦,人數達到六人之多,演出的內容也因而更加的豐富,可是他們還是沒有成名。

有次我參加了他們的演唱會,我發現這對夫妻的歌喉相當的好,情感的抒發也很流暢,可是他們的兒女的音色可就沒有那麼的美,也或許是只有自家的訓練,缺乏專業聲樂老師的教導,歌唱的技巧也不夠細緻。

在演唱會後,門口有售賣他們錄製的CD,我在購買的時候看見他們的小兒子大概是十六、七歲的年齡,並沒有演唱後應有的興奮或是笑容,顯露的卻是憂鬱的神情。

我很意外,那不是不快樂或是生氣,而是淡淡的憂鬱。

我會有這樣的感覺,並不是在買CD的時候才感受到,而是當他在舞台上唱歌的時候就有,只是在近距離面對面時,這種感覺更加的強烈。

那些在各個領域能夠排名世界第一的高手,很多都是在還是小不丁點的幼童開始,他們的父母就安排他們接受不同層次的專業老師的指導,以及應付不同階段的競爭和比賽,十多年累積下來,才有可能登上天下第一的寶座。

對父母和兒女來說,這是人生裡頭一段共同奮鬥的艱辛歷程,也是共同的驕傲。

但是有很多的時候兒女會有和父母不同的喜好和目標,在這種情況之下,兒女會反抗父母的意願,有時候即使表面順從沒有反抗,積存在心中的壓抑和痛苦是個難以承受的重擔。

往往在獲獎的掌聲中,父母欣喜若狂,兒女卻沒有相同的感覺。

但不論如何,能夠得獎和出名總是有了一番的成就。

然而並不是每個當兒女的在面對父母的意願的時候都可以有個美好或至少是差強人意的結尾。

有些父母只是將自己的喜好,直接複印到兒女的身上,也不管兒女是否合適走他們的路,兒女們只是從小時候在「不知不覺」中就跟著父母自身的意願而走,即使他們有著和父母不同的資質,甚或他們根本不喜歡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尤其是在年紀逐漸增長,越來越有自我意識之後,不想走父母的路線,卻又不敢破壞已經成型的「家庭事業」,於是乎這種失去了自己前途的人生變成無聊又無奈。

像這個「音樂家庭」中的小兒子,一個十六七歲的青年正是生命興起的時刻,當一個和音的配角,不可能是他的意願,但是這樣的人生已經走了十多年了。

如此的命定,沒有人能夠伸出援手,甚至連插嘴的餘地都沒有。

能夠改變他的宿命的只有他的父母,但是要等到什麼時候他們才會「恍然大悟」呢?

這個事件給我們每個當父母的人一個警惕,不要太過自以為是的過頭鋪排兒女的前途,要多和兒女談話交通增進了解,多給兒女一些空間。

不要讓「父母的意願成為兒女的夢魘」,這樣才是出於對兒女的「有益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