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新聞

卡塔爾退出競爭 國際民航總部續留蒙特利爾

【大紀元2013年05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原加拿大蒙特利爾報導)國際民航組織(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ICAO)秘書長本杰明(Raymond Benjamin)與加拿大外交部長白瑞德(John Baird)5月27日(週一)在蒙特利爾正式簽署協議,將國際民航組織總部2016年之後,繼續留在蒙特利爾20年。

原本積極奔走想促成國際民航組織總部從蒙特利爾遷往其首都多哈的卡塔爾政府,上週五(5月24日)突然宣布收回原來要提供給ICAO的諸多優厚條件,退出競爭。國際民航組織總部駐地之爭就此結束。加拿大政府與國際民航組織5月27日在蒙特利爾正式簽署協議,國際民航組織總部於2016年之後,將繼續留在蒙特利爾20年。

加拿大三級政府的聯合努力,終於有了回報;同時,加拿大也開出優厚的條件,除了馬上提供140萬元用於更新會議室設施和購買額外的安全裝備外,還做出如下承諾:

– 改進認證服務標準,減少等待時間;

– 新增和改善對ICAO各國代表的身分驗證過程;

– 通過在加拿大代表團增派一名移民部官員來改善簽證服務;

– 與ICAO管理層舉辦部長級年會等。

此前,卡塔爾遊說ICAO總部遷址到其首都多哈,除了許諾要建豪華的總部辦公大樓外,主要是批評蒙特利爾的冬季過於漫長和寒冷,許多氣候溫暖的成員國代表不喜歡蒙特利爾,但上週五,卡塔爾政府突然退出競爭,對放棄的原因沒有做出任何解釋。

國際民航組織總部1947年成立以來,一直定址在蒙特利爾,也是唯一總部設在加拿大的聯合國附屬機構。

國際民航組織協調各國有關民航經濟和法律義務,並制定各種民航技術標準和航行規則的國際組織。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為解決戰後民用航空發展中的國際性問題,1944年11月1日至12月7日在美國芝加哥召開了有52個國家參加的國際民航會議,簽訂了《國際民用航空公約》(簡稱《芝加哥公約》),並按國際民用航空臨時協定設立了「臨時國際民航組織」。1947年4月4日公約生效,「國際民航組織」正式成立。同年5月成為「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1990年,已有161個締約國。

目前,蒙特利爾的國際民航組織總部大樓是1990年代投資1億多元建成的。國際民航組織總部聘用534名雇員,每年給蒙特利爾市帶來約8,000萬元經濟效益,和1,200份直接或間接的工作機會。

(責任編輯:顏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