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新聞

生活品質與尊嚴

【大紀元2013年09月18日訊】上週六我人在哈德遜河谷的某個城鎮,那裏人文和自然兼備,古董店的品質也好。當天一條街上兩個地點都有跳蚤市場,我去瀏覽那些攤位,有位太太工作之餘喜歡縫製枕頭,趁著週末就將成品拿出來賣,有位年輕小姐設計了不少美觀大方的首飾,有人現場木雕拐杖,也有不少人將收集到的各類二手貨,低價出售。

有位老太太自己有個攤位,我向她買了張小地毯後,又再看她其他貨品。同時,我們就聊了起來,她賣的二手貨都是她自己的,先生幾年前過世了,她現在一個人住,今年她覺得要開始將許多不用的東西處理掉。我問她是否將搬到較小的住處。她說,雖然是賣出這些東西,但她並沒打算搬到公寓去住,而現在還健康的她並沒有長期護理(例如需要有人幫忙攙扶、著衣、沐浴等)的需求,因此不需搬入半獨立的住宿機構(Assisted Living Facilities)。

聽她這麼一說,我便分享我手邊的資源:我是位耆老法律師,我的公司除了有法律部門,還有個安居顧問部門,幫助年長客戶挑選終老的住宿或安養機構,若老人家希望繼續住在原來的家中,我們的顧問部門則與專家合作來提供安全設施分析。一個重點是要防範摔倒,因為老人家一旦摔倒一次,再摔一次的機率就大增,摔兩次的話,身體經常就開始嚴重惡化。安全裝置包括在廊道和浴室設有扶把、出入無障礙等,有些甚至需要加裝電梯。現今的專家力求安全設施兼具美麗外觀,讓老人家對安全的住家感到自豪。這樣在她終老的住家(Age-in-place homes)將來出售的價值也較高。

相逢自是有緣,我向這位老太太索取了電郵地址,表示會將居家安全項目檢查表送給她參考,她覺得自己得到意外的禮物,很是高興,邀請我將來去拜訪她。在我看來,耆老安居顧問服務,價值不下法律服務,因為活得有品質、有尊嚴是每個人最終的想望。希望大家都開始為自己、為長輩思考這事。

(責任編輯:艾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