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散文

高達宏:牛嘴和馬尾溝通的智慧

科學的範圍非常廣闊,所以所謂的科學家會有非常多的類別。甚至就在同一類別裡面,也會有「同門不相通」的情況。

會電腦軟體的人,絕大部分都不是很懂電腦硬體,所以一旦電腦故障,還是要送修,相對的,懂得修電腦的人,絕大部分不懂得寫電腦軟體程式,不知道如何設計軟件。

這種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卻很少運用在日常生活當中。最近我終於有個將之實際運用的機會。

我常寫文章,可以算是個作家,子建兄則是個書法家。近日裡重陽會計劃出版會刊,子建兄希望我能承擔編輯的作業。

對於編輯刊物,除了遠在高中時代,曾經幫教會的團契刻過鋼板,以及在畢業紀念冊編了三頁自己班上的圖片文字之外,我根本沒有涉獵過這種工作。正在籌思如何向子建兄解釋的時候,突然間靈感一動。

他擅長書法,何不用書法來解釋我的狀況,這樣他一定一聽就懂。於是我就向他說:「寫作和編輯是二種不同的知識和專長,會寫文章的人不一定會編輯,會編輯的人不一定會寫文章。就像是隸書和草書在一般人的觀念中常會認為同樣都是「毛筆字」差別不大,只是運筆的不同而已,但是對於書法家來說,隸書的端莊正經和草書的流暢狂放,二者的『韻味』和『神氣』有如天地之別。寫文章和編輯就像是隸書和草書一樣,所以我不承擔編輯的工作。」。

子建兄聽我這麼一說,立刻了解我不是故意推託,也就「放我一馬」了。我很得意自己的說辭如此有創意。不過,我好像高興得太早,子建兄接著說:「你對書法一定很有研究,你應該來參加我們的書法國畫組。」。這下子,我又要開始尋找應對的靈感了。

談起書法,那可真是讓我百感交集,也可說是觸及了我的痛點。當年,蔣經國時代,我任職省政記者,我們放在記者席上的草稿是從來不遮蓋的,因為我們的字是「百人百體」,各自為政,誰也看不懂誰的,這是由於邊聽邊記錄只求其快,所以只要自己看得懂就可以了,減筆字ˋ連體字ˋ自創字ˋ自創符號一大堆,別人要是看得懂才怪。

直到今天,我的同學寄來的信仍有許多的字,我還是看不懂。這種沒有停頓,沒有直角的「無骨字」比草書還要快速流暢,也可說是比草書還要草的「雜草字」,是因應環境而產生的「記者字」。

「記者字」好看嗎?

好看才怪。

為了矯正自己的字體,現在我還經常像小學生一樣的一筆一畫的練習怎麼寫好字。

所以啊,子建兄邀請我參加書畫組,就等於是要我這個胖子去參加健美比賽一樣,一身的肥肉能看嗎?簡直是在開我的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