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萬象

陸媒揭秘中國身份黑市

【大紀元2014年01月24日訊】在中國大陸有這樣一個龐大的身份黑市地下市場,只要提供自己要求的名字、年齡、照片,就可以給你辦一個全新的合法身份,一個毫無破綻的新戶口——這樣辦出的第二代身份證,甚至可以通過公安身份識別系統全國聯網查證。

據《財經網》報導,購買這些「身份」的人群,既有超計劃生育的三歲以下兒童,也有生於上世紀80年代甚至70年代的成人——他們有人為了買房,有人為了騙取保險金,甚至有人因為遭到公安部門通緝急需一個新身份「洗白」自己,等等;中介們則謹守「行規」,並不過問「客戶」為甚麼需要新的身份。他們關心的是價錢——要價隨風險遞增,最便宜的兒童戶口要1-4萬元,成人則要6-10萬元,北京等地的城市戶口,要價更高。「客戶」提出要求後,在這個網絡中的戶籍管理人員會挑選合適的「掛靠」對象,中介通過計生部門或村(居)委會工作人員開具偽造材料,最後由戶籍民警依據這些偽造材料辦理出新戶口。

這些新戶口的來源五花八門:有些通過偽造材料進行虛偽出生申報,有些冒名頂替已經死去的人,有些通過虛假手續遷入,甚至還有一些是由中介自行申報的「囤貨」,隨時準備出售。

長期志願從事打拐工作的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兒童安全基金一名志願者仔仔(化名)向陸媒介紹,「只要是全日制本科畢業,就能給你辦上北京戶口。要價60萬元,絕對靠譜,我朋友的叔叔是戶籍科的,以前我們就辦過。如果要一個全新的戶口,名字年齡全換,像龔愛愛那樣的,就貴了,得100萬元。」

據仔仔瞭解,這種戶口,在中國有71人,遍及全國11個省內24個市的32個區縣。這是一個鬆散而龐大的戶口販賣網絡,每個組成單元是一個完整的鏈條:購買者-中介-戶籍管理人員,有時還要加上計生部門和村(居)委會工作人員。

在戶籍嚴格管理的中國有一群人專職販賣合法「身份」:只要提供自己要求的名字、年齡、照片,他們就能給你一個全新的合法身份,一個毫無破綻的新戶口——這樣辦出的第二代身份證,甚至可以通過公安身份識別系統全國聯網查證。

據仔仔介绍,2013年6月,他偶然得知有人通過網絡販賣合法「身份」。經人指點,他加入了一個名叫「黑戶辦理戶口」的QQ群,在那裏結識了大量「代辦戶口」的中介,敖向東就是其中之一。當年12月,仔仔與敖向東接觸,讓他「幫忙給孩子上個戶口」。

自稱為人謹慎的敖向東成功的為仔仔辦理了一張根本就不存在的孩子「楊智」的出生醫學證明,敖向東還承諾「在公安系統查到再付錢」。這筆的交易金額是2.6萬元。戶口辦成後,仔仔通過湖北省公安警察違法違紀12389專用舉報電話報案,暫時未獲回覆。事後,在北京交付戶口時,敖向東因涉嫌偽造身份信息被北京警方查處。目前此事正在調查中。

一般來說,新生兒應持出生證、父母身份證、戶口本、結婚證,赴戶籍所在地派出所進行出生申報。戶口遷移則需向遷入地派出所申請,依據遷入理由(如買房、結婚等)等出具相關證明材料,以及被投靠人的戶籍證明,開具調戶函後,再由原籍派出所開具准遷證方可辦理。成人戶口補錄的情況較為少見,審核也相對嚴格,需要出具父母身份資料,能夠證明申請人生活軌跡的材料,並經戶籍民警實地訪查約談證明人後,報派出所或更高一級領導審核,方可辦理。

由於部門區隔,導致出生、居住證明較難跨系統核實,人口流動帶來的人戶分離現狀使新生兒自落戶開始,戶籍管理就已埋下隱患。

在戶口遷移環節,全國聯網的實時戶籍信息查詢系統缺位,則為虛假遷移留下了空間,更不用說,戶籍管理部門還存在一小部份內監守自盜的尋租者。

北京華一律師事務所夏楠律師分析,在這一過程中,當事警察己構成濫用職權罪;如有收受賄賂的情節,還有構成受賄罪的可能。

2013年12月河南商丘一起類似事件經媒體報導後,商丘市公安局對外發表聲明稱,當地一派出所臨時人員李某在沒有相關手續的情況下,找到該所戶籍警察馬某,馬某按李某提供的信息,擅自為四名「新生兒」違規入戶。現馬某已被移送檢察機關處理,李某已被公安機關刑事拘留,該所所長被免職。

據從事戶政工作近30年的戶政工作人員嚴明(化名)介紹,在「沒有合法手續辦理戶口」的做法中,戶籍警在其中的作用至關重要,「很多派出所只有一名戶籍警察,一幹就是十多年,這樣的警員要為別人選一戶『掛靠』家庭很容易。絕大多數家庭的戶口本用個十幾二十年都不會換,就算要換也由這名警員經手,他們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知道家中『多』了個人。這種做法背後都是利益,不單是一名警察,甚至可能涉及一個單位。」這位老警察認為,僅靠「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根本不足以撼動龐大的「灰色戶口」地下市場。

除了公安系統的戶籍管理人員,計生或衛生部門負責開具出生證明的工作人員,以及中介們販賣身份所在地的居(村)委會,也是他們「打點」的目標。

成人落戶漏洞更大,主要的依據就是戶籍所在地居(村)委會證明。「有的隨便送個禮,村裡就給你開個證明,說你長期在此居住,就算警察去調查,也很難發現。」嚴明的說法在某種程度上得到了證實,敖向東被捕後即供認,在一些交易中,他的「上線」正是村支書。

因為這樣的漏洞存在,一些中介甚至明目張膽地製造假身份以便隨時出售。仔仔曾在江西省南昌市碰到一位中介,對方隨身攜帶一本筆記,記錄著30多個身份,供「客戶」隨意挑揀。這些身份全部都是成人,且落戶地址幾乎都在灣裡區招賢路的一所學校。經《財經》記者核實,這些身份真實存在。

這位中介自稱,其是由當地公安的「關係」生成使用外省號碼的身份證,事實上並不在當地落戶,而是選擇江西本地農村首次落戶,再經戶口遷移手續轉至南昌市後販賣。

對於「灰色戶口」,成年人的需要大多是「一人多戶」。河北省邯鄲市的索亞男(化名)正是種情況。她早年被過繼給舅父一家領養,儘管養父母為其重新申報了戶口,原有身份信息卻並未註銷。因無力支付女兒的社會撫養費,索亞男決定賣掉一個戶口換錢,向「買主」要價2萬元。

她直接讓男友將暗訪的「買主」帶到了派出所,謊稱離家多年需要補辦第二代身份證。對於這樣一位出生於1982年卻沒有身份證的成年人,戶籍室的工作人員儘管已經起疑,卻沒有進行太多盤問。即便「買主」回答問題時錯漏頻出,一會兒聲稱從未辦過身份證,一會兒又稱此前持有的一代身份證丟失,仍在系統中還存著「索亞男」第一代身份證照片的情況下,於10分鐘內就完成了辦理第二代身份證的手續,冒名頂替成了「索亞男」。

據索亞男稱,她原本是想把戶口賣給另一個人,對方因為出了點「經濟問題」,急於洗白身份,最終價高者得未成交。這讓當地警方心有餘悸。事發第二天,該所已將經辦人員停職並開始全所整頓。

仔仔還擔心,毫無證明材料,捏造幾個身份就能為孩子「買」個身份,客觀上為藏匿被拐兒童提供了條件。「如果身份被合法化,被拐兒童在法律上與其他孩子沒有任何區別,尋找起來肯定更加困難。」

(責任編輯:吳凱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