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20萬台東人用水 大肚魚把關

【大紀元4月1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10日電)台東20萬縣民用水誰來把關?答案是水溝裡的大肚魚等魚類,這群無名「英雄」,曾經成功攔截有毒的自來水。

台東自來水公司的淨水場內,在顯眼處都會放著一個水族箱,裡面養的魚不是觀賞魚,而是當地溪流原生魚種包括苦花、大肚魚等;不起眼的魚,是為台東民眾用水把關的英雄。

台灣自來水公司第十區管理處經理陳文政表示,為確保飲用水安全,使用地面水源的淨水場,均設置原水養魚箱,為原水水質把關,並以當地易取得的魚苗,作為生物毒性監測測試。

陳文政表示,這種監測方式,是將原水直接引入養魚箱內,藉由持續的監測,觀察魚苗存活率,並隨時注意魚苗外觀、進食及游動方式是否異常,再配合養魚箱原水進流設施與淨水場水質監視系統,即時掌握養魚箱進流原水的水質狀況,判別原水水質是否遭受污染。

陳文政表示,東河鄉的養魚箱曾經成功攔下有毒的水質,救了鄉民的命,當時管理員發現養魚箱的魚活動緩慢,立即停止原水供應,化驗結果是有人在上游放氰酸鉀毒魚。

陳文政表示,為了避免測試魚苗對水中污染物產生耐毒性,每3個月定期更換測試魚苗。此外還加強水源上游人員巡查,同時透過地方人士掌握可靠情資,快速並準確判定水體是否遭受污染,以確保水質安全。